錦帶佩吳鉤

帶劍誰家子,春朝紫陌遊。 結邊霞聚錦,懸處月隨鉤。 綵縷迴文出,雄芒練影浮。 葉依花裏豔,霜向鍔中秋。 的皪宜驄馬,斕斑映綺裘。 應須待報國,一刎月支頭。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錦帶:華美的衣帶。
  • 吳鉤:古代吳地製造的一種彎刀,後泛指鋒利的刀劍。
  • 紫陌:指京城的道路。
  • 霞聚錦:形容衣帶上的圖案如霞光般絢爛。
  • 月隨鉤:形容刀劍的形狀如彎月。
  • 綵縷:五彩絲線。
  • 迴文:指織出的圖案可以正反兩看。
  • 雄芒:鋒利的光芒。
  • 練影:指刀劍的光影。
  • :劍刃。
  • 的皪:明亮、閃爍的樣子。
  • 驄馬:青白色的馬。
  • 斕斑:色彩斑斕。
  • 綺裘:華麗的皮衣。
  • 一刎:一刀割斷。
  • 月支頭:指敵人的首級。

翻譯

華美的衣帶佩着吳地的彎刀, 是哪家的少年,在春日的京城遊蕩。 衣帶上的圖案如霞光般絢爛, 懸着的刀劍形狀如彎月。 五彩絲線織出的圖案可以正反兩看, 刀劍的鋒利光芒在水面上浮動。 葉片依偎在花朵的豔麗之中, 霜花向着劍刃的秋意凝結。 明亮的刀光適宜於青白色的馬匹, 色彩斑斕映照在華麗的皮衣上。 應當等待報效國家的那一刻, 一刀割斷敵人的首級,如月支頭般。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佩劍少年的英姿,通過華麗的衣飾和鋒利的武器,展現了他的風采和報國之志。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如「霞聚錦」、「月隨鉤」等,形象地描繪了少年的裝扮和武器。結尾的「一刎月支頭」更是凸顯了少年的決心和勇氣,表達了對國家的忠誠和獻身精神。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豪邁和激昂的情感。

張友正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唐末人。《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其《雜編》1卷,《宋史·藝文志七》記有《張友正文》1卷,今均佚。《全唐詩》存詩2首。 ► 2篇诗文

張友正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