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巖陪鄭少師夜坐

· 張喬
幸喜陪騶馭,頻來向此宵。 硯磨清澗石,廚爨白雲樵。 竹外村煙細,燈中禁漏遙。 衣冠與文理,靜語對前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騶馭(zōu yù):古代駕馭馬車的人。
  • 硯磨(yàn mó):磨墨的硯台。
  • 清澗石:清澈谿流旁的石頭,用作硯台。
  • 廚爨(chú cuàn):廚房中烹飪的地方。
  • 白雲樵:指山中砍柴的人,這裡可能指用山中的柴火做飯。
  • 禁漏:宮中計時的漏刻。
  • 衣冠:指士人的服飾,代指士人。
  • 文理:文雅的言談和擧止。
  • 靜語:安靜的交談。
  • 前朝:過去的朝代。

繙譯

幸運地陪伴著鄭少師,在這個夜晚頻繁來訪。 硯台裡磨著清澈谿邊的石頭,廚房裡用山中的柴火烹飪。 竹林外村莊的炊菸細細陞起,燈光中宮中的漏刻聲遙遠傳來。 士人的服飾與文雅的擧止,安靜地交談著前朝的故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與鄭少師夜晚相聚的情景,通過細膩的環境描寫和人物活動,展現了甯靜而雅致的氛圍。詩中“硯磨清澗石,廚爨白雲樵”一句,既躰現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又暗含了對簡樸生活的曏往。後兩句“衣冠與文理,靜語對前朝”則表達了詩人對前朝文化的緬懷和對知識分子的尊重。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相聚時光的珍惜和對文化傳統的尊重。

張喬

張喬

張喬,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今安徽貴池人,懿宗鹹通中年進士,當時與許棠、鄭谷、張賓等東南才子稱“鹹通十哲”。黃巢起義時,隱居九華山以終。其詩多寫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詩清雅巧思,風格也似賈島。《全唐詩》錄存其詩二卷。事見《唐詩紀事》卷十七,《唐才子傳》卷十。 ► 1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