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楊先輩

· 馬戴
平生閒放久,野鹿許爲羣。 居止鄰西嶽,軒窗度白雲。 齋心飯松子,話道接茅君。 漢主思清淨,休書諫獵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齋心:指清心寡欲,保持內心的清淨。
  • 飯松子:指以松子爲食,象征隱士的生活。
  • 話道:談論道義或哲理。
  • 接茅君:指與隱居的道士交往。
  • 漢主:指漢朝的皇帝。
  • 諫獵文:指勸諫皇帝不要沉迷於狩獵的文書。

繙譯

我一生閑散放任已久,就像野鹿一樣自由自在,與它們爲伴。 我的住所靠近西嶽華山,窗外的白雲飄過,倣彿可以觸摸。 我清心寡欲,以松子爲食,與隱士們談論道義和哲理。 漢朝的皇帝渴望清淨,我便不再寫那些勸諫他不要沉迷狩獵的文書了。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馬戴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滿足。詩中“平生閑放久,野鹿許爲群”展現了詩人追求自由、與自然和諧共処的生活態度。通過“居止鄰西嶽,軒窗度白雲”描繪了隱居環境的清幽與超脫。後兩句“齋心飯松子,話道接茅君”進一步以齋戒清心、以松子爲食、與道士交往等細節,深化了隱士生活的內涵。最後提到“漢主思清淨,休書諫獵文”,既躰現了詩人對時政的關心,也表達了他因皇帝已有清淨之志而不再多言的豁達。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唐代隱逸詩的風貌。

馬戴

馬戴

馬戴,字虞臣,定州曲陽(今河北省曲陽縣)人。晚唐詩人、官員。早年屢試不第,武宗會昌四年(844年)始中進士,同榜有項斯、趙嘏。大中元年(847年),太原李司空闢掌書記,後以正言被斥爲龍陽(今湖南省漢壽縣)尉。終太學博士。曾隱居華山,並遨遊邊關。鹹通年間,應闢佐大同軍幕府,與賈島、許棠相唱答。鹹通七年(867年),擢拔爲國子、太常博士。工於詩,葉矯然稱:“晚唐之馬戴,盛唐之摩詰也。”楊慎稱其《楚江懷古》“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一聯,謂“雖柳吳興(柳惲)無以過也”。紀昀認爲“晚唐詩人,馬戴骨格最高”。鹹通九年(869年),病卒於太常博士任上。有《會昌進士詩集》1卷,《補遺》1卷。 ► 17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