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西郊

· 袁凱
谷陽門西路,瀄汩澍清川。 舟艫相縈帶,蒲荷亦芊綿。 依依望江渚,漠漠盻湖田。 湖田今有秋,老稚飯紅蓮。 此實父母邦,亂離乃棄捐。 垂老幸得歸,不識陌與阡。 卜築願茲始,逍遙終百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谷陽門: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瀄汩(zhì gǔ):形容水流急速。
  • (shù):及時的雨。
  • 清川:清澈的河流。
  • 舟艫(zhōu lú):船隻。
  • 縈帶:環繞,纏繞。
  • 蒲荷:蒲草和荷花,這裏指水邊的植物。
  • 芊綿(qiān mián):形容草木茂盛。
  • 依依:依戀的樣子。
  • 江渚(jiāng zhǔ):江中的小洲。
  • 漠漠:廣闊而模糊的樣子。
  • (xì):看,望。
  • 湖田:湖邊的田地。
  • 老稚:老人和小孩。
  • 紅蓮:這裏指紅色的稻穀。
  • 父母邦:指自己的家鄉。
  • 亂離:戰亂分離。
  • 棄捐:拋棄。
  • 陌與阡(mò yǔ qiān):田間的小路,泛指田野。
  • 卜築:選擇地點建造房屋。
  • 逍遙: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 (zī):這裏。
  • 百年:指一生。

翻譯

從谷陽門的西邊出發,急速的雨水匯入清澈的河流。船隻相互環繞,水邊的蒲草和荷花茂盛生長。依戀地望着江中的小洲,廣闊而模糊地看着湖邊的田地。湖邊的田地今年有豐收,老人和小孩都吃上了紅色的稻穀。這裏本是我的家鄉,但在亂離中被拋棄。幸運的是,在垂老之年得以歸來,卻已不識田間的小路。希望從這裏開始建造我的家園,自由自在地度過餘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袁凱在亂世後重返故鄉的深情。詩中,「谷陽門西路」至「蒲荷亦芊綿」描繪了歸途中的自然景色,展現了寧靜而生機勃勃的田園風光。後半部分則抒發了對故鄉的眷戀和對和平生活的嚮往。詩人的語言簡練而富有感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傳達了對家鄉的深情和對和平生活的渴望。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家鄉的無限眷戀和對安定生活的深切向往。

袁凱

袁凱

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鷰》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鷰。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任監察御史,後因事爲朱元璋所不滿,僞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終“以壽終”。著有《海叟集》四卷。 ► 2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