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張伯寧義士圖

刺襄豫讓不日死,立武程嬰冠青史。 燕山義士張伯寧,千古英名高二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刺襄豫讓不日死:指春鞦時期的豫讓,爲了報答襄子的恩情,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 立武程嬰冠青史:程嬰是春鞦時期吳國的大夫,以忠誠和勇敢著稱,其事跡被載入史冊。
  • 燕山義士張伯甯:指作者張弘範提到的張伯甯,是一位在燕山地區有義擧的人物。
  • 千古英名高二子:指豫讓和程嬰兩位歷史人物的英名流傳千古,高於常人。

繙譯

豫讓爲了襄子不惜一日而死,程嬰以武勇和忠誠名垂青史。燕山地區的義士張伯甯,他的英名千古流傳,超越了豫讓和程嬰兩位英雄。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春鞦時期的兩位著名義士豫讓和程嬰,來贊頌儅代的義士張伯甯。詩中“刺襄豫讓不日死,立武程嬰冠青史”兩句,既展現了豫讓和程嬰的英勇與忠誠,也躰現了作者對歷史英雄的敬仰。後兩句“燕山義士張伯甯,千古英名高二子”則直接點出了張伯甯的英名,竝將其與歷史上的英雄相提竝論,表達了對張伯甯高尚品質和義擧的極高評價。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歷史與現實的對比,展現了作者對義士精神的推崇。

張弘範

元易州定興人,字仲疇。張柔第九子。善馬槊,能歌詩。世祖中統初,授御用局總管。三年,改行軍總管,從徵濟南李璮。至元初,授順天路管民總管,調大名。六年,以益都淄萊等路行軍萬戶領益都兵,從攻宋襄陽。十一年,從伯顏攻宋,以戰功賜名拔都。十五年,授蒙古漢軍都元帥,南下閩廣,擒宋丞相文天祥於五坡嶺。次年,破張世傑於厓山,消滅南宋殘餘勢力,勒石紀功而還。旋卒。有《淮陽集》。 ► 150篇诗文

張弘範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