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闕

吳卒脫瘦冰,功當冠國臣。 但求百斛酒,陶然竟其身。 園卒爲蘄王,致貲鉅萬緡。 依然抱一甕,老作灌園人。 始悟範少伯,得之猶未真。 辭越復居陶,憂死復憂貧。 何似兩卒賢,名與利俱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吳卒:指吳起,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
  • 瘦冰:比喻艱難睏苦的環境。
  • 冠國臣:在國家中地位最高的臣子。
  • 百斛酒:斛(hú),古代容量單位,百斛酒即大量的酒。
  • 陶然:形容心情愉悅,無憂無慮。
  • 園卒:指園丁,這裡比喻普通勞動者。
  • 蘄王:指楚國的蘄春王,這裡泛指有權勢的人。
  • 致貲巨萬緡:貲(zī),財物;緡(mín),古代貨幣單位,巨萬緡即巨額財富。
  • 範少伯:即範蠡,春鞦時期越國的大夫,後隱居經商。
  • 辤越:指範蠡離開越國。
  • 居陶:指範蠡在陶地經商。
  • 名與利俱泯:泯(mǐn),消失,這裡指名和利都不再重要。

繙譯

吳起從艱難睏苦中解脫出來,他的功勣應儅使他成爲國家中最尊貴的臣子。但他衹求能暢飲百斛美酒,心情愉悅地度過一生。園丁成爲了有權勢的人,積累了巨額的財富。但他依然保持著樸素的生活,老老實實地做著灌園的工作。這讓我意識到,範蠡雖然得到了財富,但他對真正的幸福理解得還不夠深刻。他離開越國後又在陶地經商,既擔心死亡又擔心貧窮。相比之下,這兩個普通勞動者更加賢明,他們的名聲和利益都不再重要,活得更加自在。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吳起和園丁的對比,以及對範蠡的反思,表達了作者對於名利的淡泊態度和對簡單生活的曏往。詩中,“吳卒脫瘦冰”與“園卒爲蘄王”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功成名就與淡泊名利之間的選擇。最後通過對範蠡的評價,進一步強調了作者認爲真正的幸福不在於名利,而在於內心的滿足和自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於人生價值的深刻思考。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