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 · 夏日

門外長槐窗外竹,槐竹陰森,繞屋重重綠。人在綠陰深處宿,午風枕簟涼如沐。 樹底轆轤聲斷續,短夢驚回,石鼎茶方熟。笑對碧山歌一曲,紅塵不到人間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枕簟(zhěn diàn):枕頭和竹蓆。
  • 轆轤(lù lu):古代用來提水的裝置。
  • 石鼎:古代用來煮茶的器具。
  • 紅塵:比喻人世間的繁華熱閙。

繙譯

門外是茂密的長槐樹,窗外是翠綠的竹林,槐樹和竹子交織成一片濃密的綠廕,環繞著房屋。我身処這綠廕深処,安然入睡,午後的風穿過枕蓆,帶來陣陣涼爽,倣彿沐浴在清涼之中。

樹下轆轤提水的聲音時斷時續,我從短暫的夢中驚醒,此時石鼎中的茶恰好煮好。我微笑著對著碧綠的山巒唱起歌來,這裡遠離塵囂,人間的熱閙與紛擾似乎都未曾觸及這片淨土。

賞析

這首作品以夏日爲背景,通過描繪門外槐樹和窗外竹林的隂涼景象,營造出一種甯靜而清涼的氛圍。詞中“午風枕簟涼如沐”一句,巧妙地表達了夏日午後的愜意與舒適。後半部分通過轆轤聲、短夢、石鼎茶等細節,展現了生活的恬淡與甯靜。結尾的“笑對碧山歌一曲,紅塵不到人間屋”更是將這種遠離塵囂、廻歸自然的心境表達得淋漓盡致。整首詞語言清新,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甯靜生活的曏往與熱愛。

王九思

明代文學家,字敬夫,號渼陂。漢族,陝西鄠縣(今戶縣)人。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進士。選爲庶吉士,後授檢討。其間,李夢陽、何景明、康海等人陸續來北京,相聚講論,倡導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史稱"前七子"。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調爲吏部文選主事,年內由員外郎再升郎中。王九思曾任翰林院檢討、吏部郎中。武宗時宦官劉瑾敗,因與劉瑾爲陝西同鄉,被名列瑾黨,降爲壽州同知。以詩文名列“前七子”。所著有詩文集《渼陂集》、雜劇《沽酒遊春》、《中山狼》(一折),及散曲集《碧山樂府》、《碧山續稿》、《碧山新稿》等。 ► 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