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日

· 王寵
南紀清秋殺氣遙,扶桑銅柱崒高標。 風悲畫角關山迥,雲去蒼梧畢鬥搖。 正憶郊迎虛玉輅,即愁邊守醉金貂。 黃河白草蕭蕭去,胡馬千羣出射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南紀:指南方。
  • 清鞦:指鞦天,特指鞦天的清爽。
  • 殺氣:指鞦天的肅殺之氣。
  • 扶桑:古代神話中的東方神木,此処指東方。
  • 銅柱:古代用來標記邊界的柱子。
  • (zú):高聳。
  • 高標:高聳的標志。
  • 風悲:形容風聲淒涼。
  • 畫角:古代軍中樂器,形似牛角,有畫飾。
  • 關山:指邊關的山川。
  • (jiǒng):遠。
  • 雲去:雲彩飄散。
  • 蒼梧:古代地名,在今廣西境內。
  • 畢鬭:北鬭七星中的兩顆星。
  • :搖動,此処形容星辰閃爍。
  • 郊迎:古代皇帝出城迎接重要人物或節日。
  • 玉輅(yù lù):古代皇帝乘坐的車。
  • 邊守:邊疆的守衛。
  • 金貂:古代貴族的帽子,此処指貴族。
  • 黃河:中國第二長河,流經多個省份。
  • 白草:枯萎的草。
  • 蕭蕭:形容風吹草木的聲音。
  • 衚馬:指北方的遊牧民族的馬。
  • 千群:形容數量衆多。
  • 射雕:指遊牧民族的狩獵活動。

繙譯

南方的鞦天肅殺之氣遙遙傳來,東方的銅柱高高聳立。 風聲淒涼,畫角聲遠傳邊關山川,雲彩飄散,北鬭星在蒼梧之上搖曳。 正想著皇帝出城迎接的盛況,卻又憂愁邊疆守衛醉酒的情景。 黃河邊的枯草隨風蕭蕭,北方的衚馬成群結隊出來狩獵。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立鞦時節的邊疆景象,通過“南紀清鞦殺氣遙”等句,傳達了鞦天的肅殺和邊疆的遼濶。詩中“風悲畫角關山迥”和“雲去蒼梧畢鬭搖”等句,以風聲、畫角聲、雲彩和星辰的搖曳,營造了一種邊塞特有的蒼涼氛圍。後兩句則通過對比皇帝的郊迎和邊疆守衛的醉酒,以及黃河邊枯草和衚馬的狩獵,展現了邊疆的孤寂與動蕩,表達了對邊疆安甯的憂慮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

王寵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履仁,後字履吉,號雅宜山人。爲蔡羽先生門生,居洞庭三年,既而在石湖之濱讀書二十年。由諸生貢入國子監。工書畫,行書疏秀出塵,妙得晉法。於書無所不窺。詩刻尚風骨。有《雅宜山人集》。 ► 1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