邠寧春日

· 李益
桃李年年上國新,風沙日日塞垣人。 傷心更見庭前柳,忽有千條欲佔春。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邠寧:地名,今陝西省彬縣。
  • 上國:指京城長安。
  • 塞垣:邊塞的城牆,這裏指邊疆地區。
  • 佔春:預示春天的到來。

翻譯

桃李花開每年都在京城綻放新顏,而邊塞的風沙卻日復一日地吹打着邊疆的人們。 心中充滿了傷感,再看到庭院前的柳樹,忽然間千條萬縷,彷彿想要預示春天的到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京城的繁華與邊塞的荒涼,表達了詩人對邊疆生活的感慨和對春天的期盼。詩中「桃李年年上國新」描繪了京城春天的生機盎然,而「風沙日日塞垣人」則突出了邊塞的艱苦環境。末句「忽有千條欲佔春」以柳樹的千條萬縷象徵春天的到來,寄託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李益

李益

李益,唐代詩人,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後遷河南洛陽。大曆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於七絕。 ► 1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