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諸同年遊燕子磯二首

空王臺殿入煙霄,香霧濛濛晚未消。 肯使高談雜城市,直分清嘯與漁樵。 塵心頓擬皈三乘,老衲猶能說六朝。 日暮千山鬆籟起,滿江吹送紫鸞簫。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燕子磯(yàn zǐ jī):地名,位於今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 空王臺(kōng wáng tái):佛教傳說中的空王菩薩居住的地方,也指高處的臺閣。 清嘯(qīng xiào):清脆悅耳的嘯聲。 漁樵(yú qiáo):指漁民和樵夫,泛指平民百姓。 三乘(sān chéng):佛教用語,指小乘、大乘、金剛乘三種教法。 老衲(lǎo nài):指年老的和尚。 六朝(liù cháo):南朝時期的六個朝代,即宋、齊、梁、陳、後周、南齊。 紫鸞簫(zǐ luán xiāo):傳說中鳳凰的一種,象徵吉祥。

翻譯

與同齡人一起遊覽燕子磯的兩首詩

登上空王臺,進入煙雲之上,香霧繚繞,夜幕未消散。 願意在這裏高談闊論嗎?將清脆悅耳的歌聲與普通百姓的生活區分開來。 雖然內心曾一度想皈依佛門,但老和尚仍能講述南朝的歷史。 夕陽西下,千山間松樹的聲音響起,江面上吹來紫鸞簫的美妙音樂。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與同齡人一同遊覽燕子磯的情景,通過空王臺的描寫,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詩中表達了對清雅高潔生活的嚮往,以及對歷史文化的熱愛和追憶。作者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歷史人物,營造出一種寧靜、優美的意境,使人感受到詩人內心深處的寧靜與美好。

李孫宸

明廣東香山人,字伯襄。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教習庶吉士。崇禎間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性孝友廉介。詩祖《三百篇》,書法祖魏晉,草篆隸楷皆工。有《建霞樓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