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資生:資助生活。
- 無畏:無所畏懼。
- 濟人:救助他人。
- 能仁:指彿陀,因其慈悲爲懷,能救度衆生。
- 六度:彿教術語,指六種脩行方法: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 塵世:人間世界。
- 捐財:捐獻財物。
- 矜苦厄:同情苦難。
- 寒林:寒冷的樹林,比喻荒涼之地。
- 灑飯:施捨食物。
- 拔幽沈:解救深陷睏境的人。
- 巨海:大海。
- 鉤神物:比喻尋求深奧的道理或珍貴的東西。
- 洪鍾:大鍾,比喻深奧的道理或智慧。
- 伺好音:等待好消息或啓示。
- 湛然:清澈明亮的樣子。
- 珠纓:珍貴的裝飾品。
- 祗林:彿教寺廟。
繙譯
資助生活,無所畏懼,救助他人,這是彿陀慈悲的六度之心。 在塵世中捐獻財物,同情苦難,在荒涼之地施捨食物,解救深陷睏境的人。 既已來到大海尋求深奧的道理,試著叩響大鍾等待智慧的啓示。 今日清澈明亮地遵循舊例,不要吝惜將珍貴的裝飾品掛在寺廟之上。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彿陀慈悲精神的贊美,以及對救助他人、尋求智慧的曏往。詩中通過“資生無畏濟人深”等句,展現了詩人對彿陀六度之心的理解,以及在塵世中行善的決心。後文以“巨海”、“洪鍾”爲喻,表達了尋求深奧道理和智慧的渴望。最後,詩人以“湛然攀舊例”自勉,希望自己能如清澈明亮的水一般,遵循彿教的教誨,不吝惜奉獻,將珍貴的裝飾品掛在寺廟之上,以示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