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塘野鴨
江南水退秋光淺,風柳參差萬絲捲。
鴛鴦在樑鳧在渚,蕩蕩扁舟去家遠。
千艘轉海古長策,白粲連江動秋色。
斷蒲折葦野水闊,爛爛明星且將弋。
翠盤擎露夜深寒,玉色亭亭落月殘。
太液池頭黃鵠下,夢中曾見畫中看。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柳塘:栽植柳樹的池塘。
- 野鴨:這裏指鴛鴦和鳧,都是水鳥。
- 風柳:被風吹動的柳樹。
- 參差:不齊的樣子。
- 萬絲捲:形容柳枝像絲一樣捲曲。
- 鴛鴦:一種水鳥,常成對生活,比喻恩愛夫妻。
- 在梁:在橋上或堤壩上。
- 鳧:一種水鳥,俗稱野鴨。
- 在渚:在水中的小塊陸地上。
- 扁舟:小船。
- 白粲:指白米。
- 斷蒲折葦:形容蒲草和蘆葦被折斷,景象荒涼。
- 爛爛:明亮的樣子。
- 明星:明亮的星星。
- 弋:用帶繩子的箭射鳥。
- 翠盤:形容荷葉。
- 擎露:託着露水。
- 玉色:形容荷花顏色潔白如玉。
- 亭亭:形容荷花挺拔。
- 太液池:漢代宮中的池名,這裏泛指宮廷中的池塘。
- 黃鵠:一種大鳥,傳說能一飛千里。
翻譯
江南的水退去後,秋天的景色顯得淺淡,風吹動着柳樹,萬條柳絲像絲一樣捲曲。鴛鴦在橋上,野鴨在水中的小島上,小船輕輕盪漾,離家越來越遠。成千上萬的船隻穿越大海,是古老的長策,白米連成一片,映動着秋天的景色。蒲草和蘆葦被折斷,野水顯得更加寬闊,明亮的星星閃爍,我將用帶繩子的箭射鳥。荷葉託着露水,夜深時寒冷,荷花潔白如玉,挺拔地落在殘月之下。太液池上,黃鵠飛下,夢中我曾見過這樣的景象,彷彿在畫中看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江南秋天的景色,通過柳樹、鴛鴦、野鴨、小船等元素,展現了一幅寧靜而又略帶憂鬱的畫面。詩中「風柳參差萬絲捲」形象地描繪了風吹柳樹的景象,而「鴛鴦在梁鳧在渚」則增添了生活的氣息。後半部分通過「白粲連江動秋色」和「斷蒲折葦野水闊」等句,進一步以秋色和野水爲背景,烘托出一種遼闊而又淒涼的氛圍。結尾的「太液池頭黃鵠下,夢中曾見畫中看」則帶有一種夢幻般的色彩,使整首詩增添了一種超脫現實的美感。

虞集
元臨川崇仁人,字伯生,號邵庵。先世爲蜀人。宋亡,父汲僑居崇仁。少受家學,讀諸經,通其大義。嘗從吳澄遊。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歷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議學校事,主張學官當用經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資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領修《經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爲貴近所忌,謝病歸。卒諡文靖。集弘才博識,工詩文。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
► 496篇诗文
虞集的其他作品
- 《 從兄德觀父與集同出榮州府君宋亡隱居不仕而歿集來吳門省墓從外親臨邛韓氏得兄遺蹟有云我因國破家何在君爲脣 》 —— [ 元 ] 虞集
- 《 次韻筠軒司徒足成旦公所藏英宗御題之句元題曰日光照吾民月色清我心又題琴曰至治之音二首 其一 》 —— [ 元 ] 虞集
- 《 白翎雀歌 》 —— [ 元 ] 虞集
- 《 雪谷早行 》 —— [ 元 ] 虞集
- 《 賦故宋李文襄公植烏石渡舊隱 》 —— [ 元 ] 虞集
- 《 送見心上人之徑山 》 —— [ 元 ] 虞集
- 《 題歐陽原功少監家柯敬仲畫 其一 》 —— [ 元 ] 虞集
- 《 次韻杜德常典籤秋日西山有感二首 》 —— [ 元 ] 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