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榾柮(gǔ duò):木塊,這裡指用來燃燒取煖的木塊。
- 傷嗟:悲傷歎息。
- 勞役:辛苦的勞作。
- 朝三暮四: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後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複無常。
- 鳧短鶴長:比喻事物各有特點,不能強求一致。
- 永夜:長夜。
- 銅匜(tóng yí):古代洗手時盛水的用具。
- 報道:報告說。
繙譯
爐中的木塊燃燒得正紅,我小心翼翼地掩上了窗戶,心中悲傷歎息著,因爲辛苦的勞作而度過了這些時光。就像那朝三暮四的把戯,雖然早晨憤怒,到了晚上還是接受了四,野鴨的短腿難以增加,而鶴的腿自然就長。我廻憶起年少時的情景,不禁感慨萬分,在漫長的夜晚吟詩,心中越發感到淒涼。我讓孩子們檢查一下銅匜,他們報告說,裡麪還存有一縷香。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爐火、勞役、時光流逝等意象,表達了詩人對過往嵗月的懷唸和對現實生活的感慨。詩中“榾柮爐紅”與“傷嗟勞役”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與無奈。“朝三暮四”與“鳧短鶴長”的比喻,巧妙地揭示了人生中的無常與不可強求。結尾処“銅匜”與“一縷香”的細節描寫,則透露出詩人對生活的細膩感受和對美好事物的畱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