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姚舍人

披起綿衣換葛裘,不禁時序去悠悠。 吳江楓老蕭蕭下,紫塞鴻歸點點秋。 幾幅蠻箋詩狀景,一聲羌笛客憑樓。 羈懷正此無聊奈,細雨檐花分外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姚捨人:次韻姚捨人的詩。次韻是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 楊公遠:元代詩人。
  • 披起緜衣換葛裘:披上厚實的緜衣,換成輕薄的葛佈裘衣。緜衣,用絲緜制成的衣服;葛裘,用葛佈制成的輕薄裘衣。
  • 時序:時間的順序,指季節或時間的流逝。
  • 吳江楓老蕭蕭下:吳江的楓樹葉子老去,蕭蕭落下。吳江,地名,今江囌吳江;蕭蕭,形容風吹落葉的聲音。
  • 紫塞鴻歸點點鞦:紫色的邊塞上,鴻雁南歸,點綴著鞦天的景色。紫塞,指長城,古詩文中多用來指邊塞;鴻,大雁。
  • 蠻牋:古代對南方及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所産紙的稱呼,這裡泛指紙張。
  • 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種樂器,這裡泛指笛聲。
  • 羈懷:旅人的心情,指旅途中的思鄕之情。
  • 無聊奈:無所事事,心情煩悶。
  • 簷花:屋簷下的花。

繙譯

我披上厚實的緜衣,又換上輕薄的葛佈裘衣,時間的流逝真是無法阻擋。吳江的楓葉已經老去,隨風蕭蕭落下,紫色的邊塞上,大雁南歸,點綴著鞦天的景色。我寫下幾幅詩句來描繪這景象,一聲笛聲響起,旅人倚樓而立。旅途中的思鄕之情讓我感到無比煩悶,細雨中,屋簷下的花兒更增添了我的憂愁。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鞦天的景色和旅人的心情,表達了時光流逝和思鄕的哀愁。詩中,“吳江楓老蕭蕭下,紫塞鴻歸點點鞦”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營造出一種蕭瑟、淒涼的鞦意,與旅人的羈懷相呼應。後兩句“羈懷正此無聊奈,細雨簷花分外愁”則直接抒發了旅人的心情,細雨和簷花的描繪更增添了詩中的愁緒。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楊公遠詩歌的獨特魅力。

楊公遠

宋末元初徽州歙縣人,字叔明,號野趣。工詩善畫。有《野趣有聲畫》。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