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賊謀取日本二絕 其二

海外東夷數萬程,無仇於韃亦生嗔。 此番去者皆銜怨,試看他時秦滅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東夷:古代對東方各族的泛稱,這裡指日本。
  • :舊時對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此処指元軍。
  • (chēn):發怒。

繙譯

海外的日本有數萬路程那麽遠,和元軍沒有仇恨也産生了惱怒。這一次去的人都心懷怨恨,試著看看以後會不會像秦滅秦那樣(元軍也自相殘殺)。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元軍謀取日本這一事件的看法和感受。詩中指出日本與元軍本無仇怨,卻因元軍的行爲而産生嗔怒,暗示元軍的行爲是不得人心的。最後兩句則是一種預測和感慨,暗示元軍內部可能會産生矛盾和紛爭。整首詩語言簡潔,寓意深刻,反映了作者對儅時侷勢的思考和對和平的渴望。同時,以“秦滅秦”作比,富有歷史的縱深感和深意。

鄭思肖

鄭思肖

宋末元初詩人、畫家,福州連江(今福建連江縣)人,字所南,號憶翁,一號三外野人。少爲太學上舍生,應博學宏詞科。元兵南下,痛國事日非,叩闕上書,不報。宋亡,隱居吳下(今江蘇蘇州),寄食城南報國寺。坐臥未嘗北嚮,聞北語則掩耳走,誓不與北人交接。善詩。工墨蘭。自易代後,所畫的蘭花,花多葉稀,不畫土根。卒年七十八。其詩多表現懷念故國的濃厚感情,眞摯動人。有詩集《心史》,舊無傳本,明末得自蘇州承天寺井中,有鐵函封緘,世稱「鐵函心史」。另有《鄭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圖詩集》等。 ► 3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