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珠衣寶髻:形容穿着華麗的服飾,戴着珍貴的髮髻裝飾。 髻(jì):盤在頭頂或腦後的髮結。
- 燕湖濱:指西湖邊。燕湖可能是當時對西湖的一種別稱之類的說法,代指西湖。
- 翟茀(dí fú):古代貴族婦女乘車所披掛的一種遮蔽物。在這裏借指貴婦服飾。
- 貂蟬:王公顯爵冠上的飾物,指代達官顯貴。
- 元戎:指主帥、主將 。
- 使相:官名,唐中、後期爲對重要節鎮節度使加銜所設。宋制,親王、樞密使、留守、節度使兼侍中、中書令、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者,皆謂之使相。這裏泛指高官。
- 上廳行首:宋、元時稱官妓中的首領。這裏借指歌妓。
- 旌節:古代使者所持的信物,在外可以代表皇帝。
-
畫鼓:有彩繪的鼓。多用於軍中,以壯軍威。
- 金山:位於今江蘇鎮江,抗金名將韓世忠曾在此抗擊金兵。這裏借指抗敵戰場。
- 粉黛:指美女,借指那些歌姬一類的女子。
翻譯
在西湖之畔,那些女子穿着華麗的珠衣,梳着精緻寶髻。貴婦們和達官顯貴們服飾嶄新耀眼。南方的軍事主帥們都成了高官顯爵,曾經的官妓之首搖身一變做起了夫人。紅燈照耀着華麗的宮殿,催促着高官們出行;曾經在金山戰場上用以壯威的畫鼓,現在已被歌舞聲掩蓋了戰塵的氣息 。直到如今,那些曾經的歌姬們還在夜深人靜時,回憶過往,感慨不已。可那些所謂的「豪傑」們,卻只追求自身的榮華富貴,而不顧國家大義。
賞析
這首詩是錢謙益《西湖雜感》十七首中的一首,通過描寫西湖邊的景象和人事變遷,展現了明清易代之際社會的種種亂象。前兩聯描繪了西湖邊的奢華場面,昔日的歌妓成爲顯貴的夫人,軍事將領也飛黃騰達,諷刺了當時社會身份錯位,風氣敗壞。頸聯中「紅燈玉殿催旌節」渲染出一種歌舞昇平、醉生夢死的氛圍,「畫鼓金山壓戰塵」以金山戰場上的畫鼓如今不再用於戰事,而是被嘈雜的歌舞聲掩蓋,對比之下,揭示出國家面臨危機時統治階層卻忘卻家國之憂。尾聯「粉黛至今驚夜帳,可知豪傑不謀身」則用那些女子依舊在夜晚驚夢的情節,暗示了她們的感慨,同時尖銳地批判了那些所謂「豪傑」只圖自身私利而不顧國家前途,抒發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社會現實的憤懣之情。整首詩語言犀利,意象鮮明,通過今昔對比、場景描繪等手法,生動地呈現出那個動盪時代的荒誕與悲涼 。

錢謙益
錢謙益(1582年10月22日 — 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學者稱虞山先生。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蘇州府常熟縣鹿苑奚浦(今張家港市塘橋鎮鹿苑奚浦)人。
明史說他“至啟、禎時,準北宋之矩矱”。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探花(一甲三名進士)。錢謙益是東林黨的領袖之一,官至禮部侍郎,因與溫體仁爭權失敗而被革職。明亡後,馬士英、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權,錢謙益依附之,為禮部尚書。後降清,為禮部侍郎。
► 2328篇诗文
錢謙益的其他作品
- 《 題京口避風館詩爲淮南李小有作 其一 》 —— [ 清 ] 錢謙益
- 《 紅豆詩 》 —— [ 清 ] 錢謙益
- 《 五月望夜汎西湖歸山莊作 》 —— [ 清 ] 錢謙益
- 《 天啓乙丑五月奉詔削籍南歸自路河登舟兩月方達京口塗中衘恩感事雜然成詠凡得十首 其九 》 —— [ 清 ] 錢謙益
- 《 答王岕庵戸部 》 —— [ 清 ] 錢謙益
- 《 茅止生挽詞十首 其二 》 —— [ 清 ] 錢謙益
- 《 後秋興八首中秋十九日,暫回村莊而作 》 —— [ 清 ] 錢謙益
- 《 霞老累夕置酒彩生先别口占十絕句記事兼訂西山看梅之約 其七 》 —— [ 清 ] 錢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