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平明:天剛亮的時候。
- 促高梢:催促船工划船。「梢」指船尾掌舵的地方,這裏代指划船。
- 五雲門:地名。
- 越王城:古城名。
- 曹娥渡:渡口名,在浙江紹興上虞區,因紀念孝女曹娥而得名 。
- 十分潮:潮水漲滿的狀態。
- 篷韻:船篷上雨滴落下的聲音。應爲指詩人腦海中想象雨滴打在芭蕉葉上的聲音
翻譯
天剛亮吃完飯就催促着划船,船隻撐出了五雲門外的那座橋。距離越王城還有一百里的路程,到達曹娥渡時恰逢潮水漲滿。潔白的浪花如晴日裏翻涌的白雪,歡快地舞動着;翠綠的蒲葉在晚風中輕輕搖曳。西北方向的天空陰沉沉的,像是快要下雨的樣子,我躺在船中,靜靜聆聽着船篷發出的聲音,彷彿置身於雨打芭蕉的情境之中。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山陰舟行途中的所見所感。首聯直入主題,寫清晨出發,爲全詩奠定了一種輕快的行程基調。頷聯通過距離和潮水的描述,既點明行程路線,又暗示了旅途的進展與時間的推移。頸聯「白翻晴雪浪花舞,綠弄晚風蒲葉搖」,對仗工整,色彩鮮明,「白」與「綠」相互映襯,以動詞「翻」「弄」「舞」「搖」生動地展現出浪與蒲葉的動態美,使得畫面充滿生機。尾聯「西北陰沉天欲雨,臥聽篷韻學芭蕉」,詩人由眼前天色陰沉沉快下雨,引發聯想,想象自己臥聽篷聲如聽雨打芭蕉的美妙情境,爲旅途增添了一份悠然閒適又略帶詩意的情趣。整首詩從行程推進到景色描繪,再到詩人的心境傳達,自然流暢,給人清新自然之感。
昙噩
(1285~1373)元末临济宗僧。浙江慈溪人,俗姓王。字梦堂,号酉庵。六岁丧父,奉母命习儒。及长志求出世间法,礼奉化广法院良公为师。二十三岁,礼谒长芦之雪庭传公,剃发受具足戒。后闻元叟行端自中天竺寺移住灵隐寺,前往参谒,大悟,嗣其法,司内记,任径山之书记。至元五年(1339)驻锡于四明咸圣寺,后移住慈溪开寿寺。帝赐号“佛真文懿”。至正十七年(1357),师为瑞光院之开山。八十二岁,编集六学僧传三十卷。洪武二年(1369),以高僧敕住国清,奉号“佛真文懿大师”。洪武三年(1370),帝召见众僧时,师为众僧之首,住天界寺。洪武六年示寂于国清寺,世寿八十九。(六学僧传序、南宋元明僧宝传卷十、增续传灯录卷四、佛祖纲目卷四十一、五灯严统卷二十二、宋学士集卷三十三)p6239。《元无见睹和尚塔铭》:“天台山景德国清禅寺住持佛真文懿大师昙噩撰文”。
► 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