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題斷句八首 其四

烏鵲驚飛促織催,松衘半月影徘徊。 期君莫作今宵月,一墮西巖不再廻。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烏鵲:烏鴉和喜鵲,常出現在古詩詞中表達特定情境或情緒。
  • 促織蛐(qū)蛐,其叫聲常被用以烘托秋夜氛圍。
  • 西巖:西邊的山岩。

翻譯

烏鵲驚惶飛起,蛐蛐聲聲催促,松樹銜着半月,月影徘徊不定。期盼你不要如同今晚這月亮,一旦落入西邊山岩就再也不回來。

賞析

這首詩營造出一種充滿哀愁與期盼的氛圍。開篇「烏鵲驚飛促織催,鬆銜半月影徘徊」,通過對烏鵲驚飛、促織鳴叫、松枝託月以及徘徊月影的描寫,生動細膩地勾勒出一幅靜謐又略帶惆悵的秋夜圖。「烏鵲驚飛」暗示着某種不安情緒,「促織催」渲染出一種緊迫氛圍,「鬆銜半月影徘徊」則賦予畫面靈動與飄忽之感。

尾句「期君莫作今宵月,一墮西巖不再回」直抒胸臆,將這種潛藏的情感明確地表達出來。詩人以月爲喻,希望對方不要像那落山之月,從此消逝不見,藉此傳達出深深的眷戀和對離別、失去的擔憂。整首詩情景交融,借秋夜之景,抒內心渴望與人相伴、害怕失去的複雜情緒,以簡潔的語言蘊含深厚的情感,餘韻悠長。

錢謙益

錢謙益

錢謙益(1582年10月22日 — 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學者稱虞山先生。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蘇州府常熟縣鹿苑奚浦(今張家港市塘橋鎮鹿苑奚浦)人。 明史說他“至啟、禎時,準北宋之矩矱”。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探花(一甲三名進士)。錢謙益是東林黨的領袖之一,官至禮部侍郎,因與溫體仁爭權失敗而被革職。明亡後,馬士英、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權,錢謙益依附之,為禮部尚書。後降清,為禮部侍郎。 ► 23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