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劔池相傳深不可測舊志載秦皇發闔閭墓鑿山求劔其鑿處遂成深澗王禹偁作劔池銘嘗辨其非正德辛未冬水涸池空得石闕中空不知其際余徃觀之賦詩貽同游者和而傳焉

吳王埋玉幾千年,水落池空得墓磚。 地下誰曽求寶劔,眼中吾已見桑田。 金鳬寂寞隨塵刼,石闕分明有洞天。 安得元之論往事,滿山寒日散蒼煙。
拼音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爲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託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爲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貴,尤不肯爲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爲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