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狄梁公:指狄仁傑,狄梁公是狄仁傑的封號。
- 邙(máng)山:山名,在河南洛陽北。
- 夷猶:猶豫徘徊。
- 曠世:猶絕代。
- 一抔(póu):一捧,常用來形容土質,此指墳墓。
- 神器:原指珍奇的器物,後指國家政權。
- 武媚:指武則天,武媚娘是她的名字。
- 紫陽:南宋理學家朱熹別號紫陽。
- 華袞(gǔn)筆:此指朱熹所著史書以褒貶公正著稱,如華美的禮服般明辨是非。
- 包羞:懷着羞辱。
翻譯
在邙山山腳下,我徘徊良久,深切追思着狄梁公,不禁淚水橫流。那荒蕪的墳塋下,掩埋着狄公大義凜然的氣節;千古矗立的豐碑,彰顯出狄公忠誠爲國的謀略。李唐的江山岌岌可危,多虧狄公才重歸正途;武則天的勢力看似消退,又復崛起。更值得慶幸的是朱熹公正的史筆,把奸邪之人的所作所爲都記錄下來,讓他們遭受世人的羞辱。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對狄仁傑墓憑弔之作。首聯開篇點題,通過「重夷猶」「涕淚流」 生動地表現出詩人對狄仁傑這位先輩的深深緬懷與崇敬之情。頷聯以 「荒冢」「豐碑」 形成鮮明對比, 「荒冢」 暗示狄仁傑身後的孤寂冷清,「豐碑」 象徵他的忠義謀略不朽。頸聯講述狄仁傑力挽狂瀾使李唐王朝轉危爲安,面對武則天強勢,雖有所起伏但依然發揮關鍵作用,高度讚揚了狄仁傑在政治上扭轉乾坤的功績。尾聯則借朱熹的正直史筆,點明狄仁傑的忠誠與奸邪形成鮮明對照,奸邪聞之會羞愧,表達出詩人對正義的伸張和對邪佞的批判。整首詩情感真摯深沉,用典巧妙,從緬懷、讚揚到引發對正邪的思考,層層遞進,充分表達了詩人對狄仁傑的高度崇敬與正義力量的宣揚。

薛瑄
明山西河津人,字德溫,號敬軒。少工詩賦,後從高密魏希文、海寧範汝舟治理學,即盡焚所作詩賦。永樂十九年進士。旋居父喪,悉遵古禮。宣德中服除,授御史。三楊當國,欲見之,謝不往。正統間,初爲山東提學僉事,以白鹿洞學規開示諸生,親爲講授,人呼薛夫子。召爲大理寺左少卿,以正直忤宦官王振,被誣下獄,幾被殺。景帝嗣位,起大理寺丞。天順間,官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入閣預機務。尋致仕。卒諡文清。其學全本程、朱,以爲自朱熹後,無煩著作,直須躬行。修己教人以復性爲主。有《讀書錄》、《薛文清集》。
► 1336篇诗文
薛瑄的其他作品
- 《 寜鄉詠古二首 其二 》 —— [ 明 ] 薛瑄
- 《 懐沅州五友五首 其五 蓮 》 —— [ 明 ] 薛瑄
- 《 贈海昌李太亨四首 其三 》 —— [ 明 ] 薛瑄
- 《 元夕寄故鄉諸友八首 其八 》 —— [ 明 ] 薛瑄
- 《 洞庭湖阻風四首 其二 》 —— [ 明 ] 薛瑄
- 《 又題五友五首 其三 蓮 》 —— [ 明 ] 薛瑄
- 《 紀先人舊遊三首 其三 》 —— [ 明 ] 薛瑄
- 《 諸葛武侯廟十首 其七 》 —— [ 明 ] 薛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