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復官誥贈内戲效樂天作

三年偶失楚人弓,憂喜廻旋似塞翁。 我褫緋衣緣底罪,君還紫誥有何功。 佩環再試從風響,寶髻仍看耀日紅。 重作安人莫侈太,饁耕還憶舊家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楚人弓:出自「楚人失弓」的典故,比喻失去而無害於己的東西 。
  • 塞翁:即「塞翁失馬」故事中的角色,比喻雖然一時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強調福禍無常。
  • 褫(chǐ):剝奪。
  • 緋衣:紅色衣服,在古代爲官服顏色。這裏指官職被剝奪。
  • 紫誥:帝王詔令的代稱。這裏指妻子重新獲得朝廷封號。
  • 佩環:古人所繫的佩玉。詩中用來形容女子裝扮。
  • 寶髻:漂亮的髮髻,也是用來描繪女子妝容。
  • 安人:命婦的一種封號。
  • 侈太:過度奢侈。
  • 饁(yè)耕:給在田裏耕種的人送飯。

翻譯

三年前我偶然丟官就如同楚人失了寶弓一般,這其中的憂愁和喜悅變化無常,就像塞翁失馬的故事。我被剝奪了緋色的官服究竟是因爲什麼罪過呢?而你如今重新獲得紫誥加封又有什麼特別的功勞呢。重新佩戴上的佩環又隨着清風發出悅耳聲響,那漂亮的寶髻在陽光下依舊閃耀着光澤。再度成爲受封的安人可不要過於奢侈,還記得以前給田裏耕作的人送飯那種質樸的家風嗎。

賞析

這首詩圍繞詩人自己復官後妻子也重新獲得誥封這件事展開。開篇用「楚人弓」「塞翁」的典故,表達出自己對仕途得失那種無常的感慨。中間兩聯分別通過「我褫緋衣」與「君還紫誥」形成對比,略帶詼諧又有些自嘲,既對自己莫名丟官有所不滿,又對妻子因自己復官而得誥封的境況感到有趣。頸聯細膩描寫妻子重新裝扮後美麗的樣子,展現出妻子恢復誥封身份的煥然一新。尾聯以「重作安人莫侈太,饁耕還憶舊家風」勸誡妻子,即使有了尊崇身份也切莫忘記質樸的家風,體現出詩人對過去生活的懷念以及對於在獲得榮耀時仍應保持本真的警醒 。整首詩語言流暢,在敘述中融合典故,情感真摯又有生活趣味,於平常事寫出深刻內涵。

錢謙益

錢謙益

錢謙益(1582年10月22日 — 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學者稱虞山先生。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蘇州府常熟縣鹿苑奚浦(今張家港市塘橋鎮鹿苑奚浦)人。 明史說他“至啟、禎時,準北宋之矩矱”。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探花(一甲三名進士)。錢謙益是東林黨的領袖之一,官至禮部侍郎,因與溫體仁爭權失敗而被革職。明亡後,馬士英、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權,錢謙益依附之,為禮部尚書。後降清,為禮部侍郎。 ► 23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