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雲晚歸寄真師

· 楊時
每扣禪關即晚歸,塵中回首萬緣非。 不愁幻翳迷心地,且聽潮音振祖衣。 歸路往來無別徑,夜光清徹有餘輝。 虎溪舊社知重約,陶令如今已息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禪關:佛教語,比喻領悟教義必須越過的關口。
  • 塵中:塵世之中。
  • 幻翳(yì):虛幻的障蔽。
  • 祖衣:佛教語,指僧人的袈裟。
  • 虎溪:廬山的一條溪流。
  • 陶令:指陶淵明。

翻譯

每次敲打禪關就到了晚歸之時,在塵世中回頭看諸多緣分都已不再。不擔心虛幻的障蔽迷惑內心,暫且聆聽那潮水的聲音振動着袈裟。回來的路上往來沒有別的路徑,夜晚的光輝清澈還有多餘的光芒。在虎溪的過去社團知道有重要的約定,陶淵明如今也已經停止了機巧之心。

賞析

這首詩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意境和寧靜淡泊的心境。詩人通過描述自己與禪關的互動,表達對塵世紛擾的超脫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不愁幻翳迷心地」展現出詩人對心靈不受虛妄影響的自信,「且聽潮音振祖衣」增添了一份神聖與靜謐之感。詩中還描繪了歸路的獨特以及夜光的清徹,暗示着一種純粹與光明。最後提到虎溪舊社和陶令,進一步強調了對超脫境界和自然本真的嚮往,體現出詩人對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和追求。整體上,詩歌語言婉約,意境深遠,富有禪意。

楊時

宋南劍州將樂人,字中立,號龜山。神宗熙寧九年進士。調官不赴。先後師事程顥、程頤,杜門不仕十年。歷知瀏陽、餘杭、蕭山,改荊州教授。金人攻汴京,堅論嚴爲守備,除右諫議大夫;又反對割三鎮以乞和,兼國子監祭酒。指斥蔡京蠹國害民,力闢王安石之學。高宗立,除工部侍郎。以龍圖閣直學士致仕,專事著述講學。卒諡文靖。與遊酢、呂大臨、謝良佐號爲程門四先生,又與羅從彥、李侗等同列南劍三先生。其學術後被奉爲程氏正宗。有《二程粹言》、《龜山先生語錄》、《龜山集》。 ► 2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