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裘曰脩踏勘直?積水䟽濬事宜詩示梗概得三十韻
水由地中行,南北勢殊異。
南土勤溝洫,鮮害而多利。
北方盡平衍,利少害常致。
率旱澇偶逢,畎澮総棄置。
比年夏秋澇,乃見洪波積。
蒿目乏良方,屢命䟽消試。
覆稱海不受,是誠無别計。
嗟嗟我灾黎,視爾頻受沴。
相與待天時,益用増慙愧。
發帑與截漕,十求一二濟。
㢘知天津壩,洩潦實遅滯。
重臣令馳往,惰吏亟抵罪。
?宣入海河,涸壌已耕暨。
文大釡底形,難較津南倍。
即今此愁旱,而彼仍望霽。
然盡一分力,庶獲一分恵。
繡衣分督濬,漸有可耕勢。
此均治標筞,未為探本義。
豫省及上江,往年祲每逮。
夢麟與汝脩,承旨克奏績。
馳驛召来京,斯實為民惎。
投艱非奪情,寜宜頋浮議。
輕車汝其囊,宣房汝其毖。
集思見毋執,周視勞毋避。
委輸必源尋,下釃求髙自。
功要在人為,守株兔安企。
孰急宜先圖,孰緩宜後治。
孰壅宜剔鬟,孰澤宜譲棄。
代賑防中飽,舉事懐抑埴。
勉汝永逸謀,副予勤求意。
拼音
弘歷
即愛新覺羅·弘歷。清朝皇帝。世宗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碩寶親王。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即位后驅逐在內廷行走之僧道;釋放被幽禁之允(胤)禵等,恢復允(胤)禵等宗室身份;又將宗室諸王所屬旗人,均改為“公中佐領”,即歸皇帝掌握。對漢族知識分子,采用籠絡與懲罰并行手段,既于乾隆元年開博學鴻詞科,三十八年開《四庫全書》館;又大興文字獄,前后大案不下數十起,并借修書之便,銷毀或竄改大量書籍。對西北方面,平定準噶爾部,消滅大小和卓木勢力,解決康、雍以來遺留問題。在位時六次南巡,多次進行鎮壓土司叛亂、農民起事戰爭,耗費大量錢財。晚年任用和珅,吏治腐敗;陶醉于“十全武功”,自稱十全老人,對敢于指斥時弊之官吏,常嚴加斥責。同時,對各省虧空嚴重、督撫多不潔身自愛之狀,知之甚詳。五十八年,接見英國特使馬嘎爾尼,拒絕英國所提出之侵略性要求,然并未引起任何警惕之心。六十年,宣布明年禪位皇十五子颙琰。次年正月,舉行授受大典,自稱太上皇帝,仍掌實權。在位六十年。謚純皇帝。
► 16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