逰攝山棲霞寺仍疊尹繼善沈徳潜倡和韻

· 弘歷
建業多佳山,要以攝生冠。 聞名未見者,尚爾生歆羨。 况我曽命逰,馳情結霄漢。 諸峯盡婉孌,秀比總角丱。 幾暇輙神交,那藉圖經按。 泉石應好在,每每縈遥戀。 却付忘言僧,長年對塔院。 兹來縁省方,寜圖暢逰觀。 獨此未能恝,吟懷吾早辦。 言入功徳門,載尋煙霞徑。 颯爾浄四塵,坦然遵八正。 調御坐青蓮,屏息不期敬。 緬懷平原人,捨宅悟本性。 旅食或乏糧,之鬱随弟慶。 仍住弇榆山,水石足幽勝。 吾聞狂狷者,不棄尼山聖。 惜哉被季世,化裁孰可凭。 徒傳賜如意,放浪林間聽。 山之姿曰林,山之骨曰石。 林姿既蔥菁,石骨復峌峉。 盡善誰能同,那可計尋尺。 雲生峯欲連,泉畫巖疑坼。 擇勝不勝擇,底藉東坡帟。 徘徊擬遼待,天籟落絶壁。 竅詎槩以萬,號信笇以億。 山靈秘其奥,應謝塵凡客。 東麓有行宫,松軒成少息。 澄懷思向逰,摛藻抽義脈。 草藥既芬菲,應逰鶴與鹿。 巢松風籟翻,飲泉月光漉。 翠華忽來過,想皆避深谷。 徒見曲折溪,泠泠自瀠洑。 繖山如有語,未能隱者瀑。 以此我欲返,秣馬命羣僕。 了知乾惕人,未可耽清福。 出門試逥聽,澗水猶鳴筑。 鳴筑清神心,枉駕重攀上。 徑指最髙峯,沿路紛竒賞。 雲林揖峭蒨,烟江俯泱漭。 暢觀既云愜,託懷亦戒蕩。 信宜下崇椒,髙資遵路往。 揚子翦平波,棹歌發清響。 寓物貴不留,有如鏡中象。 展讀舊巡編,聊當抒餘想。 舊編一再看,宛憶倡和事。 長詩欲重賡,幾忙則且置。 是不宜作輟,促成值少塈。 休文留林泉,吉甫随車騎。 一則効負弩,一則賦製芰。 跡殊心則同,悃見興歌際。 明逺擬俊逸,長吉非詭異。 欲罷我不能,匪逞藻詞儷。 片時成六章,用誌江山麗。
拼音

弘歷

即愛新覺羅·弘歷。清朝皇帝。世宗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碩寶親王。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即位后驅逐在內廷行走之僧道;釋放被幽禁之允(胤)禵等,恢復允(胤)禵等宗室身份;又將宗室諸王所屬旗人,均改為“公中佐領”,即歸皇帝掌握。對漢族知識分子,采用籠絡與懲罰并行手段,既于乾隆元年開博學鴻詞科,三十八年開《四庫全書》館;又大興文字獄,前后大案不下數十起,并借修書之便,銷毀或竄改大量書籍。對西北方面,平定準噶爾部,消滅大小和卓木勢力,解決康、雍以來遺留問題。在位時六次南巡,多次進行鎮壓土司叛亂、農民起事戰爭,耗費大量錢財。晚年任用和珅,吏治腐敗;陶醉于“十全武功”,自稱十全老人,對敢于指斥時弊之官吏,常嚴加斥責。同時,對各省虧空嚴重、督撫多不潔身自愛之狀,知之甚詳。五十八年,接見英國特使馬嘎爾尼,拒絕英國所提出之侵略性要求,然并未引起任何警惕之心。六十年,宣布明年禪位皇十五子颙琰。次年正月,舉行授受大典,自稱太上皇帝,仍掌實權。在位六十年。謚純皇帝。 ► 16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