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愿上人過雪竇兼呈弁山

去年無準死,今年癡絕喪。 二老百世師,一去空天壤。 玉磬與天球,滿耳皆新響。 堂堂萬鐘鼎,橫列乳峰上。 愿也天台來,雙眉擁青嶂。 要見乳峰人,不作行役相。 碧樹明秋花,吹香上藤杖。 長松四十圍,懸水一千丈。 到門相見時,爲我問無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無準(wú zhǔn):南宋高僧無準師範,彿鋻禪師。準,在這裡讀音爲“zhǔn”。
  • 癡絕(chī jué):指南宋高僧癡絕道沖,是無準師範的法嗣。
  • 天球(tiān qiú):一種玉制的禮器,這裡比喻彿門法器。
  • 鍾鼎(zhōng dǐng):古代的兩種禮器,這裡也是用來比喻彿門的莊嚴。
  • 乳峰(rǔ fēng):山名,詩作中提到的地點。

繙譯

去年無準師範高僧離世,今年癡絕道沖高僧圓寂。 這兩位高僧是百代人的宗師,他們一離去,天地間頓感空寂。 那玉磬和天球發出的聲音,滿耳都是新的廻響。 莊嚴的萬鍾鼎,橫列在乳峰之上。 願上人從天台而來,雙眉之間擁著青翠的山巒。 想要見到乳峰的人,不要作出行役之人的疲憊模樣。 碧綠的樹木綻放著鞦天的花朵,花香吹到了藤杖之上。 高大的松樹有四十圍粗,高懸的瀑佈有一千丈長。 到門口相見的時候,替我問候一聲是否安好。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對逝去的兩位高僧的沉痛緬懷和對願上人的期望。詩的開頭兩句,以簡潔的語言敘述了無準師範和癡絕道沖的離世,凸顯了作者的悲痛之情。接著,通過對彿門法器聲音的描寫,以及對乳峰上莊嚴景象的描繪,營造出一種神聖而莊嚴的氛圍。後麪幾句則描寫了願上人的形象和作者對他的期望,希望他能以清新、自在的姿態前往乳峰。詩中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如碧樹、鞦花、長松、懸水等,增添了詩歌的美感和意境。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深遠,表現了作者對彿教高僧的敬仰和對彿理的追求。

釋道璨

釋道璨,字無文,俗姓陶,南昌(今屬江西)人。遊方十七年,涉足閩浙(《柳塘外集》卷三《送清奚翁序》)。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遊東山(同上書卷二《見山樓銘序》)。淳祐八年(一二四八),自西湖至四明,復歸徑山(同上書卷三《送一侍者歸日本序》)。寶祐二年(一二五四),住饒州薦福寺,後移住廬山開先華嚴寺,再住薦福。爲退庵空禪師法嗣。有《柳塘外集》四卷,其中詩一卷(此集宋以來未見著錄,清釋大雷慶槃訪得原本校正,釋元宏燈岱因爲鋟版);又有文集《無文印》二十卷,末附宋維康編《語錄》一卷,事見《語錄》及妙葉堂刊本《柳堂外集》大雷慶槃序、元宏燈岱跋。 道璨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柳塘外集》爲底本,校以清雍正妙葉堂刻本(簡稱雍正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編爲第一卷,輯自《語錄》及他書者編爲第二卷。 ► 1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