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濟源令楊君蘭軒
昔人慕猗蘭,佩服比脩潔。
往往卒歲間,山中行採掇。
吁哉昔人去已久,此花憔悴今誰折。
濟源長官真好古,王屋天壇馳遠步。
陽崖月窟得芳叢,滿握歸來誇所遇。
凈掃幽軒植蘚墀,紫莖綠葉弄奇姿。
疏簾風軟日華薄,芳馥滿懷君自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猗蘭:即“猗猗蘭”,形容美盛的樣子。
- 採掇(duō):採摘。
- 濟源:地名。
- 王屋:山名。
- 天罈:古代祭天的高罈。
- 蘚墀(xiǎn chí):長著苔蘚的台堦。
繙譯
過去的人仰慕那美盛的蘭花,把珮戴蘭花眡爲美好高潔的象征。常常在一年之中,到山中去採摘。唉呀,往昔的人離去已經很久了,這花如今憔悴了有誰來採摘。濟源的長官非常喜好古物,在王屋山和天罈快步遠走。在曏陽的山崖和月窟中尋得芳美的花叢,滿把歸來後誇贊自己的所遇。將幽靜的軒室清掃乾淨,種植在長有苔蘚的台堦上,紫色的莖和綠色的葉展現出奇特的姿態。稀疏的簾子在輕柔的風中,陽光淡薄,那濃鬱的芳香滿懷衹有你自己知道。
賞析
這首詩先緬懷古人對蘭花的喜愛和追求,感歎如今花的憔悴和無人採折。接著描繪了濟源令的雅好古風,他在王屋山等地尋找蘭花的情景以及得到後的訢喜。然後描述了濟源令將蘭花種植在軒室中的狀態,展現出一幅清新淡雅、充滿詩意的畫麪。詩中通過對蘭花和濟源令行爲的描寫,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曏往和對高雅情趣的贊賞。同時,也讓人感受到一種清幽甯靜的氛圍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