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利監收

開眼合眼,道契寰中。 東行西行,禪非物外。 大仰插鍬叉手,靴裏動指頭。 南泉把鎌刈茅,誰人知此意。 今也道不及古,僧僧解數滿肚。 但尋雪月風華,失卻昔年活路。 不能返照回光,法界毗盧全露。 阿呵阿,笑倒利頭陀,風前月下囉哩囉。 深夜處分諸火客,你看甚麽火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這首詩較爲深奧且富有禪意,以下是嘗試的解釋:

註釋

  • 寰中:人世之間。
  • 大仰:可能指大仰山,也爲佛教禪林用語。
  • 插鍬:鐵鍬,一種農具。
  • 叉手:一種行禮姿勢。
  • 南泉:可能指南泉禪師或與南泉有關的事物。
  • :鐮刀。
  • 毗盧:佛名,毗盧遮那的省稱。

翻譯

睜開眼閉上眼,道就契合在人間。向東走向西走,禪並非在物之外。大仰山鋤頭插地叉着手,靴子裏面動着指頭。南泉拿着鐮刀割茅草,有誰知曉這其中之意。如今是道比不上古代,僧人個個滿腹計數。只是追尋雪月風華,失去了往昔的活路。不能返照回光,法界的毗盧完全顯露。哈哈,笑倒了利頭陀,在風前月下囉哩囉地。深夜對各位火客進行處置,你看這是什麼火色。

賞析

這首詩充滿了禪意和隱晦的表達,看似在描述一些具體的行爲和情境,實際上是在探討道、禪以及佛法相關的深邃理念。通過對各種場景和人物動作的描繪,如大仰的舉止、南泉的勞作等,傳達出一種對修行、對佛法境界的感悟。詩中強調了古今的差異,暗指如今一些偏離正道的現象。整體語言古樸且深邃,需要深入領會其中的禪學內涵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深意。

釋文準

釋文準,號湛堂,俗姓樑,興元(今陝西漢中)人。初住豫章雲巖寺,移居隆興府泐潭寺。爲南嶽下十三世,寶峯文禪師法嗣。徽宗政和五年卒,年五十五。事見《石門文字禪》卷三○,《嘉泰普燈錄》卷七、《五燈會元》卷一七有傳。今錄詩三十七首。 ► 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