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沈氏所藏石田臨小米大姚江圖
春雲沉空山有無,眼明見此姚江圖。
圖窮爛漫得題字,照人百顆驪龍珠。
平生雅識敷文書,紹興嵗月仍不誣。
豈知尤物能媒禍,繭紙蘭亭已非故。
石翁信是學行人,能使邯鄲還故步。
憶昔憸人賄為囿,黷財更假狂閹手。
千里珍竒歸撿括,故家舊物那容守。
沈氏藏兹二百年,一相掣去心茫然。
誰言物聚必有散,手澤相闗常累歎。
未能一笑付忘弓,且喜百年還舊觀。
豈余鈍眼錯顔標,抵掌真成孫叔敖。
區區不獨形模似,更存風骨驪黄外。
一時㸃筆逈通神,得非小米是前身。
從來藝事關人品,敢謂今人非古人。
拼音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爲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託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爲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貴,尤不肯爲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爲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