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元雲林倪徴君江南春詞

· 文嘉
三月江南薦櫻筍,鵁鶄鸂鶒廻塘靜。 蛛絲縈空網落花,雲母屏寒浸嬌影。 簾外沈沈春霧寒,緑蘿欲覆花間井。 泥金小扇障紗巾,畵橋紫陌踏芳塵。 林花開遲水流急,江鴨對眠莎草濕。 呉姬如花花不及,摘花笑映溪流碧。 楊栁烟籠萬家邑,柳下王孫為誰立。 幽渚泥香生緑萍,閒看梁燕壘經營。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薦櫻筍:進獻櫻桃和春筍,這是古代春季時的習俗,意味着品嚐應季新鮮物產 。
  • ****鵁鶄(jiāo jīng)**:一種水鳥,外形與鷺相似,多生活在江湖岸邊。
  • ****鸂鶒(xī chì)**:亦作「溪鷘」,水鳥名,體形小於鴛鴦,多紫色,雌雄偶遊。
  • **雲母屏:鑲嵌着雲母石的屏風,呈現出華貴美觀,在古代常被用來裝飾室內。
  • ****沈沈(chén chén)**:形容深邃、深沉,此處描繪春霧濃厚的狀態。
  • **泥金:用金粉或金屬粉製成的顏料,用來裝飾箋紙或繪畫。這裏指帶有泥金裝飾的小扇子。
  • **紫陌:指郊野的道路或繁華的街道。
  • **幽渚:幽靜的水中小塊陸地。
  • **壘經營:指燕子忙着銜泥築巢。

翻譯

陽春三月,江南大地上人們開始進獻櫻桃與春筍。池塘一片靜謐,鵁鶄和鸂鶒在平靜的回塘裏悠閒遊弋。蛛絲在半空裏纏繞,網住了飄飛的落花;鑲嵌着雲母石的屏風散發着寒意,倒映着嬌美的身影。

簾幕之外,春日的霧氣深沉而寒冷,綠色的藤蘿眼看就要覆蓋住花間的水井。女子手持飾有泥金的小扇,半遮着紗巾,漫步在畫橋與繁華的街道上,腳踏着芬芳的塵土。

林間的花朵開放得遲緩,江水卻流淌得湍急。江鴨成雙成對地在溼潤的莎草上安睡。吳地的女子美貌如花,花兒在她們面前都自愧不如。女子笑着採摘鮮花,身影倒映在碧綠的溪水中。

如煙的楊柳籠罩着萬戶人家所在的城鎮,柳下一位公子不知在爲誰佇立。幽靜的小洲邊泥土散發着清香,綠萍不斷生長,而人則閒來觀看樑上的燕子忙着壘窩築巢 。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絢麗動人的江南春景圖。開篇點明時令,以薦櫻筍凸顯江南春日的特色物產,接着通過對鵁鶄鸂鶒、蛛絲落花等細緻入微的描寫,營造出靜謐又略帶幽冷的氛圍。詩中既有自然風光的描繪,如花開遲、水流急、江鴨眠莎草等,展現出大自然的生機與靈動,又有對人物活動的刻畫,像吳姬摘花、王孫立柳下等,爲畫面注入了人文氣息,將人物的美好姿態與活潑融於春景之中。

在語言上,文嘉用詞精妙,準確地捕捉到了江南春天的諸多細節與特徵。色彩方面,泥金小扇、溪流碧等,豐富而鮮豔;聲響上雖未多着筆墨,卻在靜景中隱隱透露着江水流淌等自然之音。整首詩情景交融,將詩人對江南春天的喜愛與陶醉之情,巧妙地融入到這些細膩動人的描繪之中,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江南春日的獨特韻味與魅力。

文嘉

文嘉

文嘉,字休承,號文水,明湖廣衡山人,系籍長州(今江蘇蘇州)。文徵明仲子。吳門派代表畫家。初爲烏程訓導,後爲和州學正。能詩,工書,小楷清勁,亦善行書。精於鑑別古書畫,工石刻,爲明一代之冠。畫得徵明一體,善畫山水,筆法清脆,頗近倪瓚,着色山水具幽澹之致,間仿王蒙皴染,亦頗秀潤,兼作花卉。明人王世貞評:“其書不能如兄,而畫得待詔(文徵明)一體。”詹景鳳亦云:“嘉小楷輕清勁爽,宛如瘦鶴,稍大便疏散不結束,徑寸行書亦然,皆不逮父。” 文嘉是明清篆刻的一代宗師。文家後來還出了位名氣極大的人:文震孟。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文嘉精於鑑古,臨古之功也深,畫風傳乃父衣鉢,惟所聞古人名跡至多,故下筆能脫去習俗,頗不易得。 文嘉初爲烏程訓導,後爲和州學正。能詩,工書,小楷清勁,亦善行書。精於鑑別古書畫,工石刻,爲明一代之冠。繼承家學,小楷輕清勁爽,宛如瘦鶴,稍大,便疏散不結束,逕寸行書亦然,皆不逮父兄,畫得徵明一體,善畫山水,筆法清脆,頗近倪瓚,着色山水具幽澹之致,間仿王蒙皴染,亦頗秀潤,兼作花卉。明人王世貞評:“其書不能如兄,而畫得待詔(文徵明)一體。”詹景鳳亦云:“嘉小楷輕清勁爽,宛如瘦鶴,稍大便疏散不結束,徑寸行書亦然,皆不逮父。”然,文嘉一生一直在追求,王世懋在《跋文嘉書古詩十九首》後稱:“休承晚年書奇進,幾不減京兆。”傳世作品有嘉靖十九年(1540)作《山水花卉圖冊》十開,現藏廣東省博物館,二十年(1541)作《垂虹亭圖》卷藏蘇州市博物館;萬曆元年(1573)作《寒林鐘馗圖》軸藏南京博物院;《江南春色圖》卷藏瀋陽故宮博物院;《水亭覓句圖》軸、《設色山水圖》軸藏遼寧省博物館;《秋塘紅藕圖》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石湖小景圖》軸、《夏山高隱圖》軸、《琵琶行圖》軸、二年(1574)作《溪山行旅圖》軸藏故宮博物院;《滄江漁笛圖》、《曲水園圖》卷藏上海博物館。著有《鈐山堂書畫記》、《和州詩》。 享年八十三歲。 他還對藏書亦不遺餘力,藏書樓有“歸來堂”,藏書印有“五峯山人”、“元珠室”、“五峯樵客”、“肇錫餘以嘉名”等。精於書畫和鑑別古籍,著名藏書家項元汴每遇到宋槧元刻時,則聘文彭、文嘉兄弟,爲其鑑定版本,故項墨林藏書皆精妙絕倫。文氏藏書散佚約在明萬曆末年至崇禎間,清代藏書家如張均衡、張金吾等曾收藏有文氏舊藏,多是宋刻善本。著有《和州詩》、《嚴氏書畫記》等。孫文從鼎,字定之,繼承藏書,並另有藏書處爲“心遠閣”、“園賢堂”、“惜陰齋”等。孫文從簡(1574~1648),字彥可,號枕霞老人,亦能藏書,有“開雲樓”。 ► 61篇诗文

文嘉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