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啼序 得琅軒自滬來書,並詩一章卻寄,用前送別韻
春風那堪握手,感情深似水。
殘更轉、似酒初醒,金荷開盡紅蕊。
自別後、吟懷漸冷,遙天盼斷征鴻墜。
乍傳来、素簡緘愁,又牽離思。
璧月宵明,瓊卮夕泛,漫臨風念子。
更魂斷、細雨紛紛,清明時節又至。
望江南,青山如畫,為長送,歸帆東指。
算天涯,荒草萋萋,自饒春意。
遊仙夢杳,歸雁聲寒,慣連宵不寐。
長記取,墨花香篆,舊日情致。
攜酒登臨,與君揮淚。
良時不再,英遊難續,十年梁苑窗同綠,恨緣慳、今昔分榮悴。
湖山笑我,飄零書劍何之,棲棲軟紅塵裏。
風煙冉冉,花事遲遲,看柳眉顰翠。
但枉說、魚龍在野。
鵷鷺分行,行矣關山,獨吟聲起。
長空莽莽,流雲來住,雛鶯如語花似錦,鎮無聊、玉笛聲重倚。
篋中冰雪陳陳,便有新愁,也成故紙。
拼音

王易
王易(1889---1956),字曉湘,號簡庵,江西南昌人。其父王益霖乃晚清進士,曾任兩江師範學堂教習。1912年畢業於京師大學堂,先後任北京師範大學、中央大學、復旦大學、中正大學等校教授。抗戰期間,曾在贛南爲蔣經國講授《孟子》。其論國學尚質,以經學、小學、哲學與史學爲國學之“四區”,以爲“至若文藝詞翰,作者過衆,灝瀚曼衍,敘次爲煩。況內實外華,非得苟舉;由學窺文,無待毛舉。果其讀書得有門徑,則用治文學,遊刃有餘。”(《國學概論》)故其詩風質樸高古,勁折孤峭。與彭澤汪闢疆、南昌餘謇、奉新熊公哲並稱“江西四才子”,又與黃侃、汪東、汪闢疆、柳詒徵、王伯沆、胡翔冬合稱“江南七彥”。建國後供職湖南文史館,著有《國學概論》、《修辭學通詮》、《詞曲史》、《樂府通論》等。
► 2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