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梅雨

· 屠僑
纔見迎梅又送梅,榴花五月雨中開。 江南芒種田家候,白下端陽客子杯。 古壁腥延蝸角上,空階青引石衣來。 離腸何苦淹淹滴,用愧當年濟旱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梅雨:初夏時期,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等地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
  • 屠僑(tú qiáo):明朝大臣、詩人。
  • 迎梅:指迎接梅花開放的時節。
  • 送梅:指梅花凋謝的時節。
  • 榴花:石榴花。
  • 芒種: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在公曆6月5日-7日交節,這個時節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溼度大,適宜晚稻等穀類作物種植。
  • 田家:農民。
  • 端陽:即端午節。
  • 客子:旅居他鄉的人。
  • 蝸角:蝸牛的觸角,比喻極微小的境地。
  • 石衣:苔蘚的別名。
  • 淹淹:形容水流不斷的樣子,這裏指連綿不斷的愁思。

翻譯

剛剛送走梅花盛開的時節,又迎來了石榴花在五月的雨中綻放。江南到了芒種時節,是農民們忙碌種田的時候,而身在他鄉的遊子在端午節時舉起酒杯。古老的牆壁上,蝸牛的觸角帶着腥味蔓延而上,空寂的臺階上,青苔如綠色的引導般生長而來。我心中的離愁別緒爲何如這連綿不斷的雨絲般流淌,實在愧對自己當年想要救濟旱災的才能。

賞析

這首詩以五月的梅雨爲背景,描繪了江南的季節變化和人們的生活情景,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情感。詩的前兩句通過「迎梅」「送梅」和「榴花雨中開」,點明瞭時間的推移和季節的轉換。中間兩句則分別描述了江南農民在芒種時節的忙碌和遊子在端午節的思鄉之情,展現了不同人羣的生活狀態。後兩句通過對古壁上的蝸角和空階上的石衣的描寫,烘托出一種寂靜、冷清的氛圍,進一步加深了詩人的離愁別緒。最後一句,詩人表達了對自己未能充分發揮才能的愧疚之情,使整首詩的情感更加深沉。這首詩語言自然流暢,意境清新,通過對自然景象和人們生活的描繪,傳達出了詩人複雜的情感。

屠僑

明浙江鄞縣人,字安卿,號東洲。屠湖子。正德六年進士。授御史。巡視居庸諸關。武宗遣使捕虎豹,僑力諫不可。累遷至左都御史。卒謚簡肅。有《東洲雜稿》、《南雍集》。(⊙》 ► 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