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中興頌歌
昔在唐天寶,禄山反范陽。
天子狩蜀都,賊兵入西京。
肅宗起靈武,國勢重恢張。
二載收長安,鑾輿迎上皇。
小臣有元結,作詩頌大唐。
欲令一代典,風烈追宣光。
眞卿作大字,筆法名天下。
磨厓勒斯文,神理遺來者。
書過泗亭碑,文匹淮夷雅。
畱此繫人心,枝撑正中夏。
先公循良吏,海内推名德。
驅馬復悠悠,分符指南極。
遐眺道州祠,流覧浯溪側。
如見古忠臣,精靈感行色。
匪煩兼兩載,不用金玉裝。
攜此一紙書,存之貯靑箱。
以示後世人,髙山與景行。
天運有平陂,名蹟更存亾。
寶弓得堤下,大具歸西房。
舊物猶生憐,何况土與疆。
却念蒸湘間,牧騎已如林。
西南天地窄,零桂山水㴱。
岣嶁大禹迹,萬木生秋隂。
一峰號囘鴈,朔氣焉得侵。
恐此浯厓文,苔蘚不可尋。
藏之篋笥中,寶之過南金。
此物何足貴,貴在臣子心。
援筆爲長歌,以續中唐音。
拼音

顧炎武
明末清初江南崑山人,本名繼坤,改名絳,字忠清;南都敗後,改炎武,字寧人,號亭林,自署蔣山傭。明諸生。青年時“感四國之多虞,恥經生之寡術”,發憤爲經世致用之學。曾參加崑山抗清義軍,敗,幸而得脫。後漫遊南北,屢謁明陵。所至每墾田度地,結交豪傑之士,爲光復計。最後定居華陰。其時西南永曆政權已覆滅,仍不忘恢復。曾出雁門,至大同,有所營謀。卒於曲沃。其學以「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爲主,合學與行、治學與經世爲一,於經史兵農音韻訓詁以及典章制度,無所不通。旅行中載書自隨,考察山川險要,土物民風,隨時發書查覈。康熙間被舉鴻博,堅拒不就。著作繁多,而畢生心力所注,在《日知錄》一書,另有《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亭林詩文集》等。
► 4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