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謫僊怨

玄菟千里烽煙,鉄騎縱橫柳邊。 玉帳牙旗逡遁,燕南趙北騷然。 相臣狡兔求窟,國論傷禽畏絃。 早避漁陽鼙鼓,後人休笑開天。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玄菟(xuán tú):古郡名,地在今遼寧東部一帶,這裏借指東北邊疆地區。
  • 烽煙: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裏借指戰爭。
  • 鐵騎:披掛鐵甲的戰馬,指精銳的騎兵。
  • 柳邊:指柳條邊,清朝在東北修築的一條封禁界線。
  • 玉帳:主帥所居的營帳。
  • 牙旗:軍隊的大旗。
  • 逡遁(qūn dùn):徘徊不進、退縮的樣子。
  • 燕南趙北:指今河北、山西一帶地區。
  • 騷然:擾亂不安的樣子。
  • 相臣狡兔求窟:典出《戰國策》中「狡兔三窟」,比喻大臣們爲自己謀求私利、尋找退路。
  • 國論傷禽畏弦:用「驚弓之鳥」的典故,指在國家的決策中,人們因曾經受到挫折而膽小怕事。
  • 漁陽鼙(pí)鼓:指安祿山叛亂,這裏借指外敵入侵、戰火再起,鼙鼓是軍中的小鼓。
  • 開天:開元、天寶,分別是唐玄宗李隆基前期和後期的年號 。

翻譯

東北千里邊疆戰火紛飛,精銳的騎兵在柳條邊肆意縱橫馳騁。主帥的營帳和軍旗退縮不前,燕南趙北地區一片動盪混亂。朝廷大臣們猶如狡兔般只爲自己謀私利找退路,國家的決策也因衆人如驚弓之鳥般怕事而糟糕。早點避開那漁陽的叛亂戰火吧,後人可別嘲笑這開元、天寶盛世的消逝啊。

賞析

這首詞以鮮明的筆觸描繪出當時邊疆戰事緊急、局勢混亂的場面。上闋通過「玄菟千里烽煙,鐵騎縱橫柳邊」勾勒出外敵入侵、邊關告急的緊張畫面,「玉帳牙旗逡遁,燕南趙北騷然」進一步展現出清軍面對外敵時的退縮,致使內地一片騷亂。下闋運用典故深刻批判了朝臣自私自利、國家決策怯懦保守的現狀。最後「早避漁陽鼙鼓,後人休笑開天」則流露出詞人對國家命運的深深憂慮和對歷史興衰的感慨,暗示了王朝盛世不再、面臨危機的無奈,詞中飽含愛國之情與對國勢衰微的悲憤。

文廷式

文廷式

清江西萍鄉人,字道希,一作道爔、道溪,號芸閣、雲閣、薌德,自號純常子。晚清翰林、詞人,政壇「清流派」領袖之一,帝黨重要人物,與福山王懿榮、南通張謇、常熟曾之撰並稱「四大公車」。 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累升侍讀學士,兼日講起居注官。曾任珍妃、瑾妃老師,與汪鳴鑾、張謇等被稱爲「翁(同龢)門六子」,是帝黨重要人物。 甲午戰爭期間多次上疏反對對日求和,中日宣戰後與張百熙等五十餘名京官上聯銜糾參督臣植黨疏,參奏李鴻章及其同僚盛宣懷、張士彬、丁汝昌、衞汝貴、龔照璵、劉含芳、李經方等。《馬關條約》簽訂之後,支持康有爲組織強學會,探討強國之路。次年二月,遭御史楊崇伊參劾,被革職驅逐出京。 戊戌政變後,清廷密電訪拿,遂出走日本。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夏,回國,與容閎、嚴復、章太炎等,參加唐才常召開的「國會」。唐才常的自立軍起義失敗後,清廷復下令「嚴拿」。此後數年,文廷式顛沛流離於萍鄉、上海、南京、長沙之間。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卒。 著雜記《純常子枝語》四十卷。另有《中興政要》一卷,《雲起軒詞鈔》一卷,《大元倉庫記》一卷。曾譯《鐵木真帖木兒用兵論》兩編二十七章。 ► 1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