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獻凌司香貫太監宗

蕭瑟昌平路,行來十九年。 清霜封殿瓦,野火逼山阡。 鎬邑風流盡,邙陵歲月遷。 空堂論往事,猶有舊中涓。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蕭瑟:形容景色淒涼冷落。
  • 昌平:地名,明朝皇陵所在地。
  • 清霜:寒霜。
  • 山阡:山間的道路,這裏指郊外墓地。
  • 鎬邑:原指西周都城鎬京,這裏代指明朝舊都,意思是明朝的繁華風流都已消逝。
  • 邙陵:漢魏時期不少帝王公卿葬於洛陽邙山,這裏喻指明朝皇陵。表示歲月流逝,陵寢的狀況也今非昔比 。
  • 舊中涓(juān):老宦官,這裏指凌司香。中涓,古代宮中擔任傳達等事務的宦官。

翻譯

昌平一帶的道路盡顯淒涼冷落,自從來到這裏已經過去十九年。寒霜覆蓋着宮殿的瓦頂,野外的火逼近了山間那片墓區。明朝的繁華風流已全然消散,歲月變遷,皇陵也歷經風雨。空蕩蕩的殿堂裏談論着往昔的那些事,還好還有從前的老宦官在。

賞析

這首詩以回憶起筆,開篇點明在昌平歷經的時間,營造出時光滄桑之感。中間兩聯通過描寫昌平的衰敗景象,「清霜封殿瓦,野火逼山阡」,寒霜封瓦、野火逼阡盡顯荒寒破敗;「鎬邑風流盡,邙陵歲月遷」則從歷史層面感嘆明朝的往昔繁華不再,突出朝代更迭、歲月無情。尾聯以與「舊中涓」在空堂談論往事結束,給全詩增添了一抹歷史的凝重與幽深,流露出詩人對明朝覆亡的深切感慨和對往昔歲月的追思,借景與事抒發了深沉的滄桑之嘆和家國之思 。

顧炎武

顧炎武

明末清初江南崑山人,本名繼坤,改名絳,字忠清;南都敗後,改炎武,字寧人,號亭林,自署蔣山傭。明諸生。青年時“感四國之多虞,恥經生之寡術”,發憤爲經世致用之學。曾參加崑山抗清義軍,敗,幸而得脫。後漫遊南北,屢謁明陵。所至每墾田度地,結交豪傑之士,爲光復計。最後定居華陰。其時西南永曆政權已覆滅,仍不忘恢復。曾出雁門,至大同,有所營謀。卒於曲沃。其學以「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爲主,合學與行、治學與經世爲一,於經史兵農音韻訓詁以及典章制度,無所不通。旅行中載書自隨,考察山川險要,土物民風,隨時發書查覈。康熙間被舉鴻博,堅拒不就。著作繁多,而畢生心力所注,在《日知錄》一書,另有《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亭林詩文集》等。 ► 4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