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上宰:指宰輔大臣,在朝廷中位居高官,總理朝政事務的重要官員 。
- 專征:受皇帝的特別命令,獨自率軍出征作戰,有自行決策軍事行動的權力 。
- **漢卒:原指漢朝的士兵,此處代指本國的軍隊。
- 分陝(shǎn):典故出自周公與召公分陝而治。陝,今河南三門峽陝州區。這裏指將重要的地方委託要臣治理。
- 赤幢(zhuàng):赤色的旗幟,通常用於軍中,作爲指揮或標識。象徵軍隊威嚴。
- 登壇:古代任命大將時,要築壇舉行隆重儀式授印。
- 國士:國中才能最優秀、最受敬重之士。
翻譯
朝廷的宰輔大臣接受君王的命令,專門率軍出征指向大江之畔。 大軍開出關隘召集本國的士兵,被託付將這大片疆土好好治理。陽光照耀着士兵們嶄新的鎧甲,祥雲朵朵下軍中豎起赤色的旗幟。築起高大的壇場拜推統兵大將,這位大將一定是國中無雙的傑出人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將領奉王命出征的宏大場景。開篇「上宰承王命,專征指大江」,開門見山,點明事由,突出受命者責任重大。「出關收漢卒,分陝寄周邦」描繪出軍隊的行動和受命者的重任 。「日氣生元甲,雲祥下赤幢」通過對陽光照甲冑,祥雲朵朵伴赤旗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出征時莊重又宏大的氣氛。最後兩句「登壇推大將,國士定無雙」則抒發了對這位即將出徵的將領滿懷敬意和信心,認爲必定能堪當大任,凱旋而歸。整首詩體現出作者對國家重要軍事行動和將領的關注與期待,筆力雄渾,氣勢豪邁。

顧炎武
明末清初江南崑山人,本名繼坤,改名絳,字忠清;南都敗後,改炎武,字寧人,號亭林,自署蔣山傭。明諸生。青年時“感四國之多虞,恥經生之寡術”,發憤爲經世致用之學。曾參加崑山抗清義軍,敗,幸而得脫。後漫遊南北,屢謁明陵。所至每墾田度地,結交豪傑之士,爲光復計。最後定居華陰。其時西南永曆政權已覆滅,仍不忘恢復。曾出雁門,至大同,有所營謀。卒於曲沃。其學以「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爲主,合學與行、治學與經世爲一,於經史兵農音韻訓詁以及典章制度,無所不通。旅行中載書自隨,考察山川險要,土物民風,隨時發書查覈。康熙間被舉鴻博,堅拒不就。著作繁多,而畢生心力所注,在《日知錄》一書,另有《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亭林詩文集》等。
► 4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