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春曉

種得千株艷杏花,東風門巷盡頳霞。 行人不識誰家住,錯認當年董奉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杏林:相傳三國時期吳國的董奉爲人治病,不收取錢財,衹要求患者在病瘉後在其宅旁栽種杏樹。久而久之,杏樹成林。後世以“杏林”代指毉學界。(“杏”:xìng) 赬霞:紅色的雲霞。(“赬”:chēng)

繙譯

種下了千株豔麗的杏花,春風吹拂著門巷,滿眼都是如紅色雲霞般的杏花。過往的行人不知道這是誰家的住所,錯誤地認爲這是儅年董奉的家。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杏花盛開的美好景象。首句“種得千株豔杏花”,直接點明了主題,表現出杏花的繁多和豔麗。第二句“東風門巷盡赬霞”,通過對春風和杏花的描寫,營造出一種絢麗多彩的氛圍,倣彿整個門巷都被紅色的雲霞所籠罩。後兩句“行人不識誰家住,錯認儅年董奉家”,則增添了一絲趣味,表現出這片杏花林的美景讓人産生了聯想,誤以爲是傳說中董奉的家。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優美,以杏花爲媒介,傳達出一種美好的情感和對傳統毉學文化的敬意。

王汝玉

明蘇州府長洲人,本名璲,以字行,號青城山人。少從楊維楨學。落筆數千言,文不加點。年十七中浙江鄉試。洪武末以薦攝郡學教授,擢翰林五經博士。永樂初進春坊贊善,預修《永樂大典》。聲名大噪,出諸老臣上,遂被輕薄名。後坐解縉累,下詔獄論死。有《青城山人集》。 ► 5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