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三寶 其一

圓光應現無心物,大地山河恰似無。 驪珠一顆非非相,信者權將作畫圖。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圓光:佛教語,指佛菩薩等頭頂上的光明。
  • 無心物:指沒有主觀意識的事物。
  • ****驪珠(lí zhū):傳說中出於驪龍頷下的寶珠,這裏常喻美好的事物或貴重之物。
  • 非非相:佛教用語,「非相」否定事物的虛幻之相,「非非相」強調超越對「非相」這種概念的執着,是進一步的空明境界。
  • :暫且,姑且 。

翻譯

那圓滿的光輝應時顯現,像是沒有主觀意識的事物自然而成。大好的大地與山河在這光芒映襯下彷彿不存在一般。就如同驪龍頷下那顆珍貴的寶珠,盡顯一種超越虛幻之相的空明境界。對於相信佛法的人來說,暫且把這一切當作一幅如夢似幻的畫圖吧 。

賞析

這首詩充滿了濃郁的佛教意象與深邃的佛理。首句「圓光應現無心物」描繪出一種空靈自然的境界,圓光的應現毫無刻意,體現出佛教所倡導的自然隨緣的理念。次句「大地山河恰似無」以極致的描繪,表明在圓光等佛法力量面前,現實世界的具體景物都失去了實在感,表現出對世俗物象虛幻本質的認知。「驪珠一顆非非相」一句,將核心喻體驪珠與「非非相」這一高深佛理相連,指明真正珍貴的東西並非外在可見、可捉摸的相,而是超越一切概念、執着的境界。尾句「信者權將作畫圖」是對秉持佛法信念之人的一種引導,鼓勵信衆不要過於執着於現象實體,可暫且將諸般景象當作如夢的畫圖,從容灑脫,內心不被萬物所染,使整首詩禪意悠長,旨在通過這些意象和言說,引導衆生領悟佛教的智慧,脫離對物質世界的執着,邁向更高的精神修行境界 。

釋印肅

釋印肅,始營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肅禪師語錄》,收入《續藏經》。事見《語錄》捲上《年譜》、《悟道因緣》、《塔銘》。 印肅詩,輯自《普庵印肅禪師語錄》,編爲三卷。 ► 8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