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五十三首 其二十
舉無遺照,十方剎海目前觀。
正體堂堂,大千同一真如境。
各守本位去,山是山,水是水。
互換投機去,星辰易位,佛祖潜蹤。
兩處絕聱訛,二邊純莫立。
無可不可,悉得安居。
隨時應緣,凝然湛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舉無遺照:(舉,jǔ,全、都。遺,yí,遺漏。照,照看、關照)指全都沒有遺漏地照看、關照到。
- 剎海:(剎,chà,梵語「剎多羅」的簡稱,寺廟佛塔)指佛教中所說的世界。
- 正體堂堂:指正大光明的本體。
- 真如境:(真如,佛教術語,指事物的真實本性)指真實不變的境界。
- 聱訛:(聱,áo,乖忤、牴觸。訛,é,錯誤)指乖違錯誤。
翻譯
全都沒有遺漏地關照到,十方世界就在眼前觀看。 正大光明的本體,大千世界都處於同一個真實不變的境界中。 各自堅守自己的本位,山就是山,水就是水。 相互轉換投合機緣,星辰改變位置,佛祖隱匿蹤跡。 這兩處絕對沒有乖違錯誤,兩邊都純粹不設立(偏見或執着)。 沒有什麼不可以,都能夠安穩地居住。 隨時順應緣分,凝結寧靜,深沉寂靜。
賞析
這首詩富有佛教的哲學意味。詩中表達了對萬物的關照和對世界本質的理解。「舉無遺照,十方剎海目前觀」體現了對整個世界的全面洞察。「正體堂堂,大千同一真如境」強調了萬物的本體是正大光明的,且大千世界都處於真如的境界中。「各守本位去,山是山,水是水」表達了對事物本質的尊重,認爲事物應保持其本來的面目。「互換投機去,星辰易位,佛祖潛蹤」則帶有一種變化和超脫的意味。「兩處絕聱訛,二邊純莫立」表示要消除乖違錯誤,不設立兩邊的偏見或執着。最後幾句表達了一種隨順因緣、寧靜安定的境界。整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深意的語言,傳達了佛教的一些核心觀念,富有哲理和啓示性。
釋克勤
釋克勤,字無著,號佛果,彭州崇寧(今四川郫縣西北)人。俗姓駱。爲南嶽下十四世,五祖法演禪師法嗣。歷住妙寂、六祖、昭覺等寺。徽宗政和中詔住金陵蔣山,敕補天寧、萬壽。高宗建炎初,又遷金山,賜號圓悟禪師。改住雲居,復領昭覺。紹興五年卒,年七十三。賜號靈照,諡真覺禪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作正覺)。事見《鴻慶居士集》卷四二《圓悟禪師傳》,《嘉泰普燈錄》卷一一、《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今錄詩七十二首。
► 73篇诗文
釋克勤的其他作品
- 《 偈五十三首 其十三 》 —— [ 宋 ] 釋克勤
- 《 偈五十三首 其二 》 —— [ 宋 ] 釋克勤
- 《 偈五十三首 其四十三 》 —— [ 宋 ] 釋克勤
- 《 偈五十三首 其二十三 》 —— [ 宋 ] 釋克勤
- 《 偈五十三首 其二十七 》 —— [ 宋 ] 釋克勤
- 《 偈五十三首 其四十九 》 —— [ 宋 ] 釋克勤
- 《 偈五十三首 其三十五 》 —— [ 宋 ] 釋克勤
- 《 偈五十三首 其三十 》 —— [ 宋 ] 釋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