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臺上憶吹簫
流水行藏,浮雲蹤迹,茫茫碧海靑天。
嘆光陰易逝,歲月難延。
底事離愁別緒,拋不去、心上眉邊。
愁都艷,芙蓉秋雨,芍藥春烟。
堪憐。
彩毫揮脫,徒縈得蠶絲,萬縷纏綿。
縱詩成白雪,舌長靑練。
究與生平何補,誠不若、桃李無言。
空惆悵,瑤臺十二,弱水三千。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行藏:指出處或行止。語本《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 底事:何事,爲什麼。
- 愁都豔:這裏「都豔」形容哀愁之美態。「都」可理解爲「優美」意。
- 彩毫:彩筆。如江淹曾夢仙人授彩筆事,後用「彩筆」形容才華。
- 舌長青練:「青練」原指青色的絹帛,這裏借指優美的文字如同長長的青練,意在說口才文筆很好。
- 瑤臺十二: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有十二層瑤臺,形容高遠神祕之所。
- 弱水三千:古時許多淺而湍急的河流不能用舟船而只能用皮筏過渡,古人認爲是由於水嬴弱而不能載舟,因此把這樣的河流稱之爲弱水。後來的古文學中逐漸用弱水三千泛指險而遙遠的河流,也有引申愛情說法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這裏用「弱水三千」形容路途遙遠廣袤,艱難不可及。
翻譯
人生如同流水般飄忽不定,行蹤又似浮雲般沒有定所,面對這茫茫無盡的碧海青天。不禁感嘆光陰輕易地流逝,歲月難以延長留住。到底爲什麼離愁別緒,始終拋不開,一直在心間眉梢纏繞。這哀愁竟也有着別樣的豔麗,好像那秋雨裏的芙蓉,春煙中的芍藥。
實在讓人憐惜啊!即便揮動彩筆揮灑才華,卻只換來如蠶絲般千絲萬縷的愁情纏綿。縱然詩作能如陽春白雪般高雅,口才文筆猶如青練般優美。但仔細想想,這一切對自己的人生又有什麼實際的補益呢?真不如桃李默默無言,卻自具芬芳。徒然地滿心惆悵,那高遠神祕的瑤臺仙境,遙遠廣袤的弱水,都是那麼難以企及。
賞析
這首詞圍繞着對人生的感慨以及愁緒展開。上闋以「流水行藏,浮雲蹤跡」形象生動地表達了人生的漂泊感和不確定性,隨後 「嘆光陰易逝,歲月難延」 直接抒發對時光匆匆流逝的無奈與嘆惋。「離愁別緒」難以拋卻的描寫細膩入微,「愁都豔,芙蓉秋雨,芍藥春煙」 這句尤爲出彩,詞人把愁緒描寫得富有浪漫色彩,將愁比作秋雨芙蓉、春煙芍藥這種具有美感的事物,獨特創新。
下闋作者由傷懷愁思轉到對自身才華與人生價值的思考。「彩毫揮脫,徒縈得蠶絲,萬縷纏綿」 表明即便才華橫溢,卻因才華滋生的愁情太多。「縱詩成白雪,舌長青練。究與生平何補」 發出對才華與人生實際價值關係的叩問,隱隱表達出因空有才華而無法實現抱負的遺憾。最後「空惆悵,瑤臺十二,弱水三千」 用瑤臺和弱水的意象收束全詞,進一步強化了那種高遠難及、人生迷茫無奈的情緒。整首詞筆觸細膩,情感豐富複雜,在優美的詞句中蘊含着深沉的人生感悟和糾結的內心愁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