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廬山示無斁弟

湖口西江外,廬山已目前。 太虛藏不極,彭蠡浸無邊。 五老寧行地,香罏自供天。 芝田隔人世,應有讀書仙。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湖口:地名,在江西。此地爲鄱陽湖入江之口 。
  • 西江:長江在江西、安徽一帶,古屬西江。
  • 太虛:** 天空(tài xū)** 。
  • 彭蠡(lǐ):即鄱陽湖,爲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在今江西省北部。
  • 五老五老峯(wǔ lǎo fēng),廬山著名山峯。
  • 行地:在地上行走。這裏形容五老峯雄偉如巨人行地。
  • 香壚香爐峯(xiāng lú fēng ),廬山著名山峯。
  • 供天:供奉上天,形容香爐峯高聳接天。
  • 芝田:仙人種植靈芝的地方,代指清幽高遠之地。

翻譯

在湖口這長江西邊的地方,廬山已然出現在眼前。廣闊天空蘊含無盡景象,龐大的彭蠡湖汪洋無邊。五老峯雄偉得像是巨人在大地上行走,香爐峯高聳入雲彷彿是供奉給上天。那芝田般清幽的地方與塵世相隔,想必應該有在其中讀書的神仙。

賞析

這首詩開篇點明地點,詩人身處湖口,廬山便映入眼簾。頷聯描繪天地湖水的宏大景觀,「太虛藏不極」盡顯天空的廣闊無垠, 「彭蠡浸無邊」突出彭蠡湖的浩瀚氣勢。運用誇張的手法,勾勒出一幅雄偉壯闊的畫面。頸聯則聚焦廬山的五老峯與香爐峯,賦予它們人的動態與超凡的氣質,將山峯的壯觀描繪得生動形象。尾聯把目光投向像芝田一樣清幽的地方,想象那裏有讀書的神仙,增添了神祕浪漫的色彩。整首詩意境開闊宏大,描繪了廬山周邊瑰麗的自然風光,同時表達出詩人對這清幽神祕之地的嚮往之情,彰顯出詩人獨特的審美情趣與文學感染力 。

晁補之

晁補之

晁補之,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鉅野(今屬山東鉅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爲“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並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