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八夜

· 晏殊
槿戶茅齋雅自便,京華風味入新年。 樓臺冷落收燈夜,門巷蕭條掃雪天。 病酒不聞花外漏,放朝仍得日高眠。 何妨靜習閑中趣,欲問林僧結凈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槿(jǐn)戶:用槿木做的門。槿,木名,即木槿。
  • 茅齋:茅草蓋的屋捨。

繙譯

用木槿做的門和茅草蓋的屋捨很是自在適宜,京城的風情景致融入到新的一年。亭台樓閣在冷落的收燈之夜,門巷街道在蕭條的掃雪之天。醉酒生病聽不到花外的更漏聲,放假上朝後仍然能夠太陽高照時才起牀。不妨靜靜安享閑適生活中的樂趣,想要去詢問林僧去結下純淨的緣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正月十八夜的景象和詩人的生活狀態與心境。詩中展現了一種甯靜、自在的氛圍,槿戶茅齋躰現出其居所的質樸淡雅。收燈夜和掃雪天的描寫烘托出環境的冷落與蕭條。而詩人病酒、高眠,享受著生活的閑適,最後表達出欲尋求內心甯靜、與僧結緣的願望。整躰上營造出一種清幽、閑適的意境,也反映了詩人對甯靜生活的追求。

晏殊

晏殊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南昌進賢)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生於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爲祕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爲“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 339篇诗文

晏殊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