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會稽道士

· 晏殊
藐姑容化三陰館,句漏砂封六乙泥。 五練夜窮青玉枕,七明晨採碧雲梯。 冠霞高把浮丘袂,握體深藏鬼谷奚。 知有山西駐齡藥,何妨相贈一刀圭。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藐姑:即藐姑射山,傳說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
  • 三陰館:具體所指不明確,可能是和道教修行之地有關的一個場所名稱。
  • 句漏:古地名,相傳是葛洪煉丹之地 。
  • 六乙泥:道教用於封爐煉丹的一種泥。 六乙(liù yǐ):指農曆每月初一。
  • 五練:疑指五次修煉某種丹藥。
  • 青玉枕:青色的玉枕,在古代常被視爲珍貴物品,可能也是丹藥修煉相關的器具或環境裝飾等。
  • 七明:不明確具體含義,可能與道教修行中的某種境界或某種物品有關。
  • 碧雲梯:以雲朵組成的梯子,形容通往高處即仙境等地。
  • 冠霞:頭戴雲霞般的裝飾。
  • 浮丘:浮丘公,傳說中的仙人。 (mèi):衣袖 。
  • 握體:不清晰其確切含義,推測與某種修行祕要相關。
  • 鬼谷奚:「鬼谷」可能指傳說中的鬼谷子 ,「奚」在這裏具體所指難確定,也許是指鬼谷子所傳的某種東西 。
  • 山西:具體指代不明確,也許是指某個特定地方(古代山西有很多道教名山等)。
  • 駐齡藥:能讓人保持年輕、延緩衰老的藥物。
  • 一刀圭:古代量取藥末的器具名,形狀像刀頭,一端稍大,一端稍小,中貯藥末 ,這裏借指少量藥物。

翻譯

在那藐姑仙山化作的三陰館中,句漏之地的丹藥被六乙泥封住等待煉成。夜晚苦心完成五次丹練守着青玉枕,清晨向着高處如藉助碧雲梯一般去採集珍貴原料。頭戴雲霞裝飾高高挽起浮丘公的衣袖,深藏着如同鬼谷所傳的神祕功法。我知道山西那邊有能讓人青春永駐的神藥,何妨贈送我一點呢。

賞析

這首詩是晏殊贈予會稽道士之作,充滿了濃厚的道教神祕色彩。詩中用諸多道教典故和意象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仙家氛圍,例如「藐姑容化三陰館」「句漏砂封六乙泥」等描繪出神祕玄遠的修煉場地和神奇的煉丹場景,展現了道士所處的奇幻修行環境。「五練夜窮青玉枕,七明晨採碧雲梯」通過描述夜間的苦練與清晨採奇的情景,體現出修道人的刻苦與追求。「冠霞高把浮丘袂,握體深藏鬼谷奚」則進一步刻畫道士身姿超凡且懷抱神祕功法。而最後「知有山西駐齡藥,何妨相贈一刀圭」表達自己對駐齡神藥的嚮往,也暗示了自己對於道家修行長生等觀念的一種嚮往心態。詩歌展現出了晏殊對道教文化的興致與推崇,以及對神祕未知的道家境界和超凡力量的憧憬,在文化內涵和意境塑造上都別具一格 。

晏殊

晏殊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南昌進賢)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生於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爲祕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爲“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 3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