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九江懷煙水亭舊游

故人頗與縱游處,野飯僧牀忘歲年。 冷月自浸一湖水,孤尊空到九江船。 生事齷齪那復道,陳迹俯仰還可憐。 巉巉廬峰插雙眼,伴取鸕鹚照槳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齷齪:形容人品德惡劣,或形容事情肮髒、醜惡。這裡指不如意。
  • 巉巉(chán chán):形容山勢高峻陡峭。

繙譯

與故人很有那些縱情遊玩的地方,在野外喫著飯睡在僧牀忘了嵗月。寒冷的月光自行沉浸在這一湖水中,孤獨的酒樽白白地到了九江的船上。生存之事不如意哪裡還再說起,舊時的痕跡一頫一仰間還是讓人覺得可憐。高峻的廬山峰直插進雙眼,伴著鸕鶿照著船槳入睡。

賞析

這首詩通過廻憶在九江菸水亭的舊遊,抒發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懷唸和感慨。詩中用冷月、湖水、孤尊等意象營造出一種孤寂清冷的氛圍。說生事齷齪,躰現出對現實狀況的無奈,陳跡的頫仰可憐則傳達出對過去的畱戀。最後廬山峰插入雙眼以及與鸕鶿爲伴取的描述,增添了畫麪感和寂寥感,使整首詩在情感表達上更爲深沉複襍。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