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菩寺三題 其二

本來無垢亦無塵,塵垢皆從洗處生。 衮衮潢流湛華月,朣朧無夜不鮮明。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無垢:佛教語,指清淨無煩惱的境界。這裏表示本來清淨沒有污垢。
  • ****袞袞(gǔn):連綿不絕的樣子 。
  • 潢流:積滿水池的水流 。
  • :清澈,這裏說清澈的水中倒映。
  • ****朣朧(tóng lóng):模糊月亮若隱若現的樣子 。

翻譯

心原本就沒有污垢也沒有塵埃,那些所謂的塵垢都是在刻意清洗時產生的。那連綿不斷流淌的積水映照着皎潔美好的明月,那若隱若現、模模糊糊的月光無論在哪一個夜晚都顯得明亮。

賞析

這首詩充滿了禪意。開篇「本來無垢亦無塵,塵垢皆從洗處生」,寫出一種對事物本質及人爲干擾的思考。在佛教思想裏,人的心性本是純淨無染的,人爲的矯飾與淨化,反而可能生起不必要的煩惱與雜念。後兩句「袞袞潢流湛華月,朣朧無夜不鮮明」描繪出一幅清幽寧靜的畫面,通過對流動的水、倒映的明月以及朦朧月色的描寫,營造出空靈寂靜的意境。那永遠明亮的月色彷彿是心內那份純淨本質的隱喻,不管外在夜晚環境如何,它始終散發着光亮。整首詩從思想到景象的描繪,都傳達出一種超越塵世雜念,迴歸心靈本真的旨趣,令人深思其中的禪學智慧 。

釋居簡

釋居簡,字敬叟,號北澗,潼川(今四川三臺)人。俗姓龍(《補續高僧傳》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廣福院圓澄得度,參別峯塗毒於徑山,謁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訪諸祖遺蹟。歷住臺之般若報恩。後居杭之飛來峯北澗十年。起應霅之鐵佛、西餘,常之顯慶、碧雲,蘇之慧日,湖之道場,詔遷淨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臘六十二。有《北澗文集》十卷、《北澗詩集》九卷、《外集》一卷、《續集》一卷及《語錄》一卷。《補續高僧傳》卷二四、《淨慈寺志》卷八、《靈隱寺志》卷三、《新續高僧傳》四集卷三有傳。 釋居簡詩,以日本應安七年(一三七四)刻《北澗詩集》及日本貞和、觀應間(相當於元惠宗至正時)翻刻宋元舊本《外集》、《續集》爲底本(以上均藏日本內閣文庫)。另從《大藏經·北澗居簡禪師語錄》等書中輯得之詩作,編爲第十二卷。 ► 16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