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詩擬鮑眀逺體
一心奚所託,為君止於仁。
二典傳家法,敬天及勤民。
三無凛然奉,大公何私親。
四序協時月,熈績在撫辰。
五事惟敬用,其要以俻身。
六府賴脩治,其施均養人。
七情時省察,懼為私欲淪。
八珍有弗甘,念彼饑餓倫。
九歌揚政要,鄭衛漫亟陳。
十聨書屏扆,式聴師保諄。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一心:一種心思、念頭。
- 奚(xī)所託:寄託在哪裏。「奚」,哪裏,什麼地方 。
- 二典:常指《堯典》《舜典》,是古代記載帝王之事的典籍,這裏代指古代聖君的治國法則。
- 傳家法:傳承治理國家的法則。
- 三無:在古代文獻中有不同說法,這裏或許指「無怠無荒無違」等體現公正無私、兢兢業業的理念(因無確指,具體取意結合帝王治國態度推測 ) 。
- 凜然(lǐn rán):形容令人敬畏的樣子。
- 四序:指春、夏、秋、冬四季。
- 協時月:使時節和月份相協調。
- 熙績(xī jì):光明的業績。「熙」有光明、興盛之意;「績」,功績、業績。
- 撫辰:順應天時,治理天下。
- 五事:古代指貌、言、視、聽、思,出自《尚書·洪範》,此處指對自身行爲和思想的修養要求。
- 敬用:認真地踐行、運用。
- 六府:指水、火、金、木、土、谷,是國家事務治理中重要部分,表示保障民生的各類事務 。
- 脩(xiū)治:修理整治。「脩」同「修」。
- 均養人:均衡地養育人民。
- 七情:指喜、怒、哀、懼、愛、惡、欲,人的七種基本情感。
- 省察(xǐng chá):自我反省觀察。
- 淪(lún):陷入。
- 八珍:原指八種珍貴的食物,後來指各種珍貴美食。
- 弗甘:不覺得甜美,即不享用。
- 飢餓倫:忍受飢餓的人們。「倫」,類、輩。
- 九歌:古代樂歌,這裏泛指有益的治國樂章。
- 政要:政治要點、要領。
- 鄭衛:原指春秋時期鄭國、衛國的民間音樂,常被視爲靡靡之音,這裏泛指不良的音樂風氣。
- 漫亟(jí)陳:不要急切地進獻(不良內容)。「漫」,隨意、不要;「亟」,急切。
- 十聯:十幅對聯。
- 屏扆(píng yǐ):宮殿上的屏風,這裏借指宮殿朝堂。
- 式聽(shì tīng):認真聽取。
- 師保:古代教導帝王和貴族子弟的教官,太師、太保的合稱,這裏指賢臣、老師。
- 諄(zhūn):懇切、真誠的教導。
翻譯
一顆心應當寄託在哪裏?應該把對君主的忠誠和施行仁政作爲方向。 古代聖君的治國法則傳承下來,要秉持敬畏上天之心並努力爲百姓服務。 時刻懷抱着如臨深淵般的敬畏之心遵循三種公正無私的理念,做到胸懷天下、公正無偏私親愛任何人。 讓四季時節和月份協調有序,盛大光輝的功績在於順應天時治理天下。 對於自身的貌、言、視、聽、思認真修養踐行,關鍵在於充實完善自身品德修養。 保障水、火、金、木、土、谷等民生事務得以有序治理,施行的舉措要讓民衆均勻受惠。 時常反思省察自己的喜、怒、哀、懼、愛、惡、欲這些情感,防止被私慾侵蝕。 面對各種珍饈美食也不享用,而是心繫那些在飢餓中受苦的民衆。 通過有益的樂章宣揚政治治理的要點,像鄭國、衛國那些不良風氣的音樂不要急切呈獻。 把十幅對聯書寫在宮殿朝堂上,認真聽取賢臣懇切真誠的教導。
賞析
這是一首以數字爲線索,闡述帝王治國理念與自我修養準則的詩。從詩中可見作者弘曆作爲帝王對治國安邦的深入思考。開篇表明治國需以「仁」爲核心,爲君之道在於秉持仁政。接着借「二典」「三無」等強調傳承古訓、公正無私;「四序」「撫辰」體現對順應天時、治理天下的重視;由「五事」「六府」闡述自身修養及民生保障;「七情」「八珍」提醒自我約束和心繫百姓;「九歌」表達對純正治國理念的宣揚與不良風氣的摒棄;最後的「十聯」「師保」則體現對賢良教導的尊崇。整首詩條理明晰,從不同方面構建起一套全面且深刻的帝王執政準則體系,既是弘曆自我政治理想的宣言書,又反映出我國古代傳統治國理政思想中對德政、民生、自身修養等多方面的重視,體現出宏闊深厚的政治與道德情懷,用詞古樸嚴謹,富有一種典雅的美。
弘歷
即愛新覺羅·弘歷。清朝皇帝。世宗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碩寶親王。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即位后驅逐在內廷行走之僧道;釋放被幽禁之允(胤)禵等,恢復允(胤)禵等宗室身份;又將宗室諸王所屬旗人,均改為“公中佐領”,即歸皇帝掌握。對漢族知識分子,采用籠絡與懲罰并行手段,既于乾隆元年開博學鴻詞科,三十八年開《四庫全書》館;又大興文字獄,前后大案不下數十起,并借修書之便,銷毀或竄改大量書籍。對西北方面,平定準噶爾部,消滅大小和卓木勢力,解決康、雍以來遺留問題。在位時六次南巡,多次進行鎮壓土司叛亂、農民起事戰爭,耗費大量錢財。晚年任用和珅,吏治腐敗;陶醉于“十全武功”,自稱十全老人,對敢于指斥時弊之官吏,常嚴加斥責。同時,對各省虧空嚴重、督撫多不潔身自愛之狀,知之甚詳。五十八年,接見英國特使馬嘎爾尼,拒絕英國所提出之侵略性要求,然并未引起任何警惕之心。六十年,宣布明年禪位皇十五子颙琰。次年正月,舉行授受大典,自稱太上皇帝,仍掌實權。在位六十年。謚純皇帝。
► 16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