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昔

· 弘歷
憶昔膝下時,依依切孺慕。 北方例春旱,嵗嵗煩聖慮。 殷憂毎先期,賑恤籌補助。 常見傳六膳,有時㤀下箸。 竊謂愁勞過,欲慰意轉懼。 微誠荷恩鑒,首肯無訶怒。 恒於祈請所,命代申忱素。 豈知慈愛中,誨訓於兹寓。 今為切已事,旱暵况頻遇。 任同徳霄壤,慚畏日増遽。 敕㡬戒終怠,調元愧六幕。 稍可自信者,良心尚如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弘曆: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清朝第六位皇帝。
  • 孺慕:指幼童愛慕父母之情。
  • 殷憂:深深的憂慮。
  • 賑恤:救濟撫卹。
  • 六膳:六種肉類膳食品。
  • 旱暵(hàn):乾旱,亦作「旱熯」。

翻譯

回憶往昔在(父母)膝下的時候,依依留戀深切地眷戀父母。北方按慣例春天常常乾旱,年年都讓聖上憂慮煩惱。深深的憂慮常常提前,籌劃着救濟撫卹補助事宜。常常看到(聖上)傳用六膳之時,有時會忘了動筷子。我私下認爲憂愁勞累過度了,想要去安慰但心意又轉而畏懼。微小的誠意承蒙聖上的恩寵鑑別,(聖上)點頭認可而沒有呵責惱怒。一直以來在祈禱請求的地方,(聖上)讓(別人)代替(我)表達誠懇質樸的情意。哪裏知道在慈愛之中,教誨訓誡在這裏蘊含着。現在成爲關切自己的事情,乾旱的情況況且頻繁遇到。所承擔的責任與(先帝)如同天地之別,慚愧畏懼一天天更加加劇。下令屢次告誡自己不要最終懈怠,調理元氣愧對各方。稍微可以自信的是,良心依然如同過去一樣。

賞析

這首詩主要表達了弘曆回憶往昔在父母身邊的時光,以及對北方春旱等情況帶來憂慮的感慨。詩中體現了他對國家大事的關注和對父母的尊敬依戀。通過對往昔情景的描述和對當前面臨問題的思考,表現出他意識到自己所肩負責任的重大以及與先輩的差距。同時,也強調了他保持良心不變、努力去應對困難的決心。整體情感較爲複雜深沉,既有對過去的懷念,也有對現實的思考和擔當。

弘歷

即愛新覺羅·弘歷。清朝皇帝。世宗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碩寶親王。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即位后驅逐在內廷行走之僧道;釋放被幽禁之允(胤)禵等,恢復允(胤)禵等宗室身份;又將宗室諸王所屬旗人,均改為“公中佐領”,即歸皇帝掌握。對漢族知識分子,采用籠絡與懲罰并行手段,既于乾隆元年開博學鴻詞科,三十八年開《四庫全書》館;又大興文字獄,前后大案不下數十起,并借修書之便,銷毀或竄改大量書籍。對西北方面,平定準噶爾部,消滅大小和卓木勢力,解決康、雍以來遺留問題。在位時六次南巡,多次進行鎮壓土司叛亂、農民起事戰爭,耗費大量錢財。晚年任用和珅,吏治腐敗;陶醉于“十全武功”,自稱十全老人,對敢于指斥時弊之官吏,常嚴加斥責。同時,對各省虧空嚴重、督撫多不潔身自愛之狀,知之甚詳。五十八年,接見英國特使馬嘎爾尼,拒絕英國所提出之侵略性要求,然并未引起任何警惕之心。六十年,宣布明年禪位皇十五子颙琰。次年正月,舉行授受大典,自稱太上皇帝,仍掌實權。在位六十年。謚純皇帝。 ► 16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