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之作人各二篇因再次前韻

旱久雨乍晴,街衢走囂壒。 花殘失蝶蜂,草潤鳴蛙蛤。 皇州春正深,燕寢香未㷈。 題封山公啓,對坐陳蕃榻。 詩筒時往來,尺牘互開闔。 司空歌陽春,寡和誰能答。 平生館閣儔,高興符節合。 太宰李杜壇,好賢公孫閤。 矢口唾成珠,筆史漢流匼。 宗伯今董狐,瀛洲舊推蓋。 才華老愈新,志慮純不襍。 翰長有馬融,同年登雁塔。 長城擅五言,破敵圍三帀。 嗟予韈線才,無足綴短衲。 詩人有冠冕,能不棄革踏。 志喜慕歐陽,牧民思衞颯。 催耕布穀鳴,勸課輪蹄遝。 麥秀綠方滋,桑柔青可拉。 賓從皆蘭金,貌言匪梔蠟。 莫誤尚書期,還傾侍郎榼。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街衢:指街道。
  • 囂壒(ài):指浮塵。
  • 燕寢:古代帝王居息的宮室。
  • (xī):同「熄」,熄滅。
  • (chóu):指伴侶。
  • 符節:古代朝廷傳達命令或徵調兵將用的憑證。
  • 矢口:隨口。
  • (kē):古代的一種頭巾。
  • 董狐:春秋時晉國史官。
  • 推蓋:推移。
  • 襪線才:形容才能短淺。
  • 革踏:皮鞋。

翻譯

長時間乾旱後雨剛晴,街道上跑動着浮塵。花兒殘敗失去了蝶蜂,草溼潤了有蛙蛤鳴叫。京城的春天正濃,帝王宮室裏的香還未熄滅。寫着給山公的信,對着坐在陳蕃的榻上。詩筒不時地往來,信件互相開合。司空歌唱陽春,很少有人能應和回答。這輩子在館閣結交的伴侶,高興起來如符節契合。太宰如同李杜的詩壇,喜歡賢才如同公孫的帳幕。隨口吐出的都是珠玉,文筆比得上漢代的頭巾。宗伯如同當今董狐,在瀛洲向來擅推移。才華越老越新,心思純粹沒有雜念。翰長有馬融那樣的,同年考中進士。擅長五言長城詩,能打破敵人包圍好幾圈。可嘆我那才能短淺猶如襪線,不足以連綴成短衣。詩人有高尚的地位,能不嫌棄皮鞋。因高興而仰慕歐陽修,治理百姓思念衛颯。催促耕種布穀鳥鳴叫,勸勉課業路上車輪馬蹄紛至沓來。小麥秀穗綠正生長茂盛,桑樹柔順青色可以牽拉。賓客隨從都是如蘭如金的優秀人才,外貌言語都不是虛假的。不要誤了尚書的約會,還倒着侍郎的酒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雨後的景象和各種人物活動,以及作者自己對一些人物和現象的感慨與思考。詩中既描寫了自然場景,如雨後的街道、花草、蛙蛤等,又提及了很多人物的特點和才華,還有與朋友間的交往以及對一些先賢的敬仰。同時,作者也抒發了對自己才能和地位的看法。整首詩內容豐富,用詞講究,通過豐富的場景和人物描寫,展示出一種豐富而多彩的生活畫面和文化氛圍。

楊守阯

明浙江鄞縣人,字維立,號碧川。楊守陳弟。成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遷南京侍讀。弘治初與修《憲宗實錄》,再遷侍講學士。尋掌翰林院。再遷南京吏部右侍郎,充《會典》副總裁。武宗初乞休,加尚書致仕。守阯好學,博覽群書,師事乃兄,學行與兄相埒。有《碧川文選》、《浙元三會錄》等。 ► 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