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
畏暑常疑病,逢凉還作詩。
岸巾看鏡懶,步履過廊遲。
草樹消陳意,江山發令姿。
裴徊如自得,徙倚竟何爲。
厚祿書多斷,長貧志未移。
無官带難緩,有竹俗能醫。
不遇徒成賦,歸來亦漫辭。
行藏隨所遇,造物豈無欺。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畏暑:害怕炎熱的天氣。
- 岸巾:推起頭巾,露出前額,形容態度灑脫。岸:推、高聳。
- 陳意:陳腐之意,這裏指此前畏暑時心頭那種煩悶、陳舊的情緒。
- 令姿:美好的姿態, 令:美好。
- 裴徊(péi huái):同「徘徊」,指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比喻猶豫不決 。
- 徙倚:徘徊、來回地走 。
- 長貧:長期貧困。
- 行藏:指出行和隱退,舊指一個人的出仕和退隱 。
- 造物:指創造萬物的主宰者,可理解爲命運。
翻譯
平日裏總是懼怕炎熱,覺得自己好似生病一般難受。碰到涼爽的天氣,心情大好就不禁作起詩來。我慵懶地推起頭巾對着鏡子,邁着緩慢的步伐走過走廊。雨後的草木樹林似乎消散了此前心頭煩悶陳腐的情緒,山川河流展現出更加美好的姿態。我來回徘徊好像十分悠然自得,但內心卻不知道自己到底爲何這般徘徊不定。曾經有優厚俸祿時書信大多中斷,如今長期處於貧困之中,可我的志向始終沒有改變。沒有官職,衣帶也不用系得緊緊的;有了竹林相伴,便能醫治世間俗氣。沒有遇到賞識自己的人,白白寫了賦;歸來之時也不過隨便寫了些辭章。人生的出仕或者隱退都隨命運安排,難道上天就不會欺騙人嗎?
賞析
這首詩以雨後時節爲背景,細膩地表達了詩人複雜的心境。開篇通過「畏暑疑病」與「逢涼作詩」對比,突出了環境變化帶來的情緒變化。「岸巾看鏡懶,步履過廊遲」生動刻畫了詩人慵懶、閒適卻又略帶迷茫的形象。中間兩聯描繪雨後草木江山的美好,一方面展現了自然之美能驅散煩悶,另一方面仍掩映着內心深處的徘徊思索。闡述自身志向不因貧窮與富貴改變。結尾「行藏隨所遇,造物豈無欺」一句,流露出對命運無常的感慨與質疑,抒發沒能施展抱負的無奈。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通過生活瑣事與自然景色抒發人生的感悟和內心的困惑,讓人感受到詩人在塵世沉浮中堅守自我又對命運充滿思索的複雜心境。
趙蕃
宋鄭州人,徙居信州玉山,字昌父,號章泉。趙旸孫。以蔭入仕。為太和主簿,以詩受知于楊萬里。調辰州司理參軍,為辨冤獄與郡守力爭,因罷。理宗即位,以為太社令、直秘閣召,皆辭不拜。詔予祠,依前直秘閣致仕。初受學于劉清之,年五十,猶問學于朱熹。喜作詩,與周必大唱酬頗多。卒謚文節。有《乾道稿》、《淳熙稿》、《章泉稿》。
► 3679篇诗文
趙蕃的其他作品
- 《 和折子明丈閑居雜興十首 其十 》 —— [ 宋 ] 趙蕃
- 《 宿分水 》 —— [ 宋 ] 趙蕃
- 《 重別成父二首 其一 》 —— [ 宋 ] 趙蕃
- 《 次王照鄰韻二首 其一 》 —— [ 宋 ] 趙蕃
- 《 次韻和答斯遠見過書所見 》 —— [ 宋 ] 趙蕃
- 《 豐城送成父弟還玉山三首 其一 》 —— [ 宋 ] 趙蕃
- 《 晚登鄔子亭用壁間韻四首 其四 》 —— [ 宋 ] 趙蕃
- 《 遠父往富沙兼簡馬莊父二首 其二 》 —— [ 宋 ] 趙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