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歌

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予視天下愚夫愚婦。 一能勝予。怨豈在明。不見是圖。予臨兆民。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 爲人上者。奈何不敬。訓有之。內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或不亡。惟彼陶唐。 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亂其紀綱。乃底滅亡。 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關石和鈞。 王府則有。荒墜厥緒。覆宗絕祀。嗚呼曷歸。 予懷之悲。萬姓仇予。予將疇依。鬱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 弗慎厥德。雖悔可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皇祖有訓:古代帝王的祖先留下的教誨。
  • 民可近:百姓可以親近,但不能輕視。
  • 邦本:國家的根本,比喻人民。
  • 兆民:衆多的民衆。
  • 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形容領導者地位危殆,如用腐朽的繩子駕馭六匹馬。
  • 色荒:沉迷於女色。
  • 禽荒:沉迷於狩獵。
  • 峻宇雕牆:豪華的宮殿和裝飾。
  • 陶唐:傳說中的遠古盛世,代表理想社會。
  • 冀方:古代中國的一個區域,此處泛指地方。
  • 厥道:他們的治國之道。
  • 關石和鈞:古代調節稅率的器具,象徵公正公平。
  • 王府則有:王者應有的法則。
  • 覆宗絕祀:家族覆滅,祭祀中斷。
  • 曷歸:何處迴歸,意指失去正確的道路。

翻譯

祖先曾教導,百姓雖可親近,卻不容輕賤。人民是國家的根基,根基穩固,國家才能安寧。我看着世間那些平凡男女,他們只需稍有智謀,就能超越我。怨恨並不在於公開,而是暗藏心底。我面對廣大的民衆,心中憂慮如駕馭朽索牽動六匹烈馬,作爲統治者怎能不謹慎?

古人說,內部沉溺於聲色,外部熱衷於狩獵。縱情美酒,喜愛音樂,宮殿華麗,如果犯下任何一點,都可能導致國家衰亡。那陶唐盛世,地方秩序井然,如今卻偏離正軌,綱常混亂,最終走向滅亡。

我的先祖,萬國之君,留下公正的法則給後代。然而有些人忘卻了這些,導致家道衰落,祭祀中斷。唉,該往何處尋找回歸的道路?

我內心充滿悲傷,百姓視我爲仇敵。我該依靠何人?心中愁苦,面皮厚實,卻又羞愧難當。如果不謹慎自己的品德,即使後悔也追悔莫及。

賞析

這首詩通過古人的訓誡,揭示了治國之道與人民關係的重要性。它告誡統治者要尊重人民,保持謙遜,避免過度奢華和放縱,否則會導致國家的衰敗和滅亡。詩中寓言生動,如「朽索之馭六馬」形象地描繪出領導者面臨的危機,警醒後世君王必須謹慎行事。同時,詩人以歷史爲鑑,表達了對理想社會的嚮往以及對現實問題的深刻反思。

無名氏

周朝佚名作者的統稱。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