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襲生過白泉精舍索贈

本自巖扉客,承家事耦耕。 中年歸卒業,壯嵗託論兵。 身覺儒流貴,心疑俠氣輕。 垂成看一第,良久遜諸生。 狗曲群為詬,毛詩獨著名。 貧終諳世味,老益見交情。 伏臘書相勞,寒温酒數行。 白泉鍾乳色,黄鳥竊脂聲。 彩電投壺出,疎星對局明。 即知河朔㑹,夙昔已縱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巖扉:巖洞的門。
  • 耦(ǒu)耕:兩人並耕。

翻譯

本來是巖洞門客,承擔家中事從事兩人並耕。中年迴歸完成學業,壯年依託論說兵法。自身感覺儒者流派尊貴,內心懷疑俠義之氣輕微。將要成功看待科舉中第,過了很久謙遜於衆多儒生。像狗曲般被衆人詆譭,只有《毛詩》獨自著名。貧窮最終熟知世情滋味,年老更加看出交情。伏天臘日書信相互問候,寒冷溫暖時酒喝幾巡。白泉有着鐘乳石般的顏色,黃鳥發出類似竊脂的聲音。華美的燈光下投壺出現,稀疏的星星下對局正明。就知道這河朔的聚會,往昔早就已縱橫。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原本超凡脫俗的人物,經歷了中年迴歸學業、壯年論兵等歷程,體現了對儒家、俠義等不同方面的思考。詩中還展現了貧老之際對世情、交情的感悟,以及與友人之間在白泉精舍的交往場景,如投壺、對局等,突出了一種文人雅集、自在逍遙的氛圍。詩的語言古樸典雅,通過一系列的描述展現出一個獨特的情境和人物形象。

李攀龍

李攀龍

明山東歷城人,字於鱗,號滄溟。少孤家貧,嗜詩歌,厭訓詁之學,日讀古書,里人目爲狂生。嘉靖二十三年進士。授刑部廣東司主事,擢陝西提學副使,累遷河南按察使。母喪,心痛病卒。官郎署時,與謝榛、吳維嶽、樑有譽、王世貞稱“五子”,又益以吳國倫、徐中行稱“後七子”,而以攀龍、世貞爲魁首,操海內文章之柄垂二十年。其持論詩不讀盛唐以後人集,文不讀西漢以後人作。攀龍有才力,詩以聲調稱,然古樂府似臨摹帖,並無可觀。文章失之模擬生澀,而效之者甚衆。有《古今詩刪》、《李滄溟集》。 ► 1438篇诗文